房地产行业资金链风险分析冬至阳生春又来
(报告出品方/作者:申港证券,曹旭特)
1.资金链分析框架解析
进入年下半年房地产行业出现了资金紧张的情况,多家公司发生债务违约,行业悲观情绪蔓延。对此,本次报告旨在通过分析行业以及公司层面的资金状态回答2个问题:①当前房地产行业层面资金状况如何,相比历史上的资金紧张期有何异同;②不同企业的资金风险有多大。
1.1行业资金链分析框架
对于房地产公司来说,现金流是否能够稳定运转是能否平稳发展的关键,而行业是公司的集合,行业的资金链风险识别也应建立在行业资金链稳定的逻辑下,即观察行业资金水平=流入资金-流出资金。基于此原则,我们的分析框架如下:行业资金水平=经营端资金流(销售回款、土地款、工程款、各项税费)+筹资端资金流(银行贷款、非银贷款、境内债、海外债、信托资金、其他类资金)。
1.2统计局口径数据揭示销售回款为首要资金来源
从统计局公布的“房地产行业开发企业资金来源”来看,房企的资金渠道总共有4大类,分别为:
国内贷款,主要包括在项目层面融资的开发贷、并购贷、委托贷款等贷款资金,其中开发贷占比最高;
利用外资,主要指项目层面的境外资金投入,如外商直接投资等;
自筹资金,内容最为广泛,集团层面发生的各类融资行为多以股东借款的形式进入项目公司,相关的境内外债券、股东自有资金投入、股票市场融资等资金均被归入这一分类;
其他资金来源,根据统计局口径可再细分为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以及其他到位资金,前两项与房地产销售强相关的类别在其他资金来源中占比达90%以上。
依据统计局公布的资金数据,年房企资金来源总金额已达19.3万亿,销售回款相关资金来源占比逐年提升中,融资收紧背景下,房企对自造血的销售回款资金依赖程度提高。资金来源占比最高依次为定金及预收款(34%)、自筹资金(33%)、个人按揭贷款(16%)、国内贷款(14%)。其中销售端相关的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占比已由年的38%上升至年的50%,销售回款已经成为房企最重要的资金来源。
年11月的最新公布统计显示,房企对销售资金回笼依赖度进一步加强,国内贷款资金来源出现负增长。11月房地产行业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累计金额为2.2万亿,同比减少10.8%,定金及预收款金额为6.7万亿,个人按揭贷款金额为3万亿,分别同比提升17%、9.8%,销售回款类资金来源占比进一步提升至53%。
1.3数据来源以统计局数据为基础公开数据为补充
我们的分析数据来源以统计局口径为基础,并对部分概念作以拆分合并,从而更好地分析行业资金的实际情况。为了了解当前行业在历史上的相对站位,计算数据的连续性及可比性最为重要,统计局的数据是最为连贯全面的,但部分数据与行业经营行为缺少对应关系。
以统计局公布的“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这一数据为例,统计局的数据口径是由各房地产项目自行填报并由统计局加和得到,集团及平台公司层面的各类直接融资会以股东借款等形式划拨入项目,相应资金被划入“自筹资金”,而项目层面的融资行为多以开发贷及其他贷款的形式发生,导致不同渠道的数据会混合在同一个概念下,影响我们公司融资情况进行分析。
因此,我们将对统计局的各项数据作以整合拆分,进而得到更便于分析的数据框架。在统计局的数据框架下,通过结合外部公开数据进行各口径数据细项的拆分,同时与统计局数据口径进行交叉验证,可以保证数据的相对准确与分析口径相对清晰,详细逻辑将在计算过程中说明。此外,因与主营业务无关且占比较低,对资金链分析影响较小,对外投资的资金并未纳入计算。
在数据计算过程中,我们将从经营端与筹资端两个维度展开行业资金链分析,并最终加和经营与筹资端的资金流动结果,得到行业资金链的现状。
2.经营端资金流
2.1下半年市场走弱
销售回款全年维持低速增长销售回款是房地产行业最为重要的资金来源,进入年市场呈下行态势,1-11月销售回款累计9.7万亿,同比增速14.7%,我们预计年回款金额为10.7万亿,同比增速10.9%,年销售回款在年中同比增速随销售额同步转正,全年回款资金10.3万亿,同比减少4.1%。
数据选择:我们选择使用统计局公布的“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中的“定金及预售款”、“个人按揭贷款”来估算销售回款。下文均简称为“销售回款”数据。
为了进一步研判未来市场发展方向,我们通过回顾商品房销售额走势寻找周期波动的规律。若我们将出现连续的单月销售额及销售面积同比负增长视作一个周期开端的低谷期,结束持续同比负增长至增速20%以内为复苏期,两项增速持续在20%以上为繁荣期,其后为回落期,则我国房地产行业共历经三轮完整周期,而现在正是第四轮周期的起点。
一、年1月-年9月:
①-年商品房改革后的市场快速扩张期,各类房地产调控及货币监管政策仍未改商品房市场高热态势;
②低谷期(.1-.12):年加息6次,升准10次后,年商品房市场出现降温,叠加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商品房销售量价大幅下滑,年4-12月商品房销售额单月同比增速均为负;
③复苏-繁荣期(.1-.4):年9月宏观及房地产政策转向宽松,包括4万亿计划在内宽松环境刺激了商品房需求,年2月商品房销售额单月及累计同比增速回正并开启此一轮繁荣周期直至年11月达到本轮繁荣期顶峰;
④回落期(.5-.9):为控制市场过热,各项调控政策出台包括暂停三套房贷、部分城市限购、二套房首付提升至60%等行业调控政策,叠加年10月-年7月共加息升准15次,本轮商品房销售额同比持续正增速在年9月结束。
二、年10月-年12月:
①低谷期(.10-.6):政策保持平稳,但部分城市库存增加,商品房销售额同比持续为负,部分城市土地市场同步走弱,地方政府试探性放松调控,叠加底-年初5次降息降准,调控力度放松;
②复苏-繁荣期(.7-.5):政策放松及货币宽松环境下,销售额单月同比增速在年6月首次出现正增速,销售面积在7月首次转正,同年三季度销售面积及销售额连续出现20%以上增速,市场进入繁荣期;
③回落期(.6-.12):国五条发布,中央要求调控不可反复,市场热度降温。
三、年1月-年6月:
①低谷期(.1-.3):房地产库存增加,经济增速下行,单月销售额连续10个月同比增速为负,销售面积连续13个月同比增速为负;
②复苏-繁荣期(.4-.2):年11月-年2月6次降息6次降准,房贷利率下调,二套房首付比例下调,棚改货币化安置开启,推动市场逐步回温;
③回落期(.3-.6):年3季度限购范围扩大,提出“房住不炒”,“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手段”等政策导向,开启最长的调控周期,虽然年后融资环境相对宽松,但政府加强房地产行业各类融资渠道管控,流入房地产资金量整体可控。在这一周期内,政府通过调控手段将商品房市场波动控制在较小水平并拉长了周期的跨度,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同比增速整体保持缓慢下行趋势。
当前状态:商品房市场持续下探,年7月起单月销售额同比增速持续为负,市场已进入第四轮周期低谷期。
一方面,由于贷款集中管控导致房贷发放紧张,部分二手房贷款审批放款进度降速,导致来自于二手房销售置换的商品房需求受拖累下滑;
另一方面,近期各类调控政策、土拍遇冷、房产税试点、房企暴雷、房企打折促销市场下滑等因素都在影响消费者的购房意愿。预期发展:通过比对当前市场环境与过往周期特征,我们预估本轮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行将持续到年中,此后在低基数与市场回暖共同作用下,年下半年市场同比增速将逐步回正。
从过往周期时间跨度来看,商品房销售累计同比增速持续负增长最长录得14个月,政策调控往往在市场进入低谷期8-9个月介入,政策推出后4-8个月可推动商品房单月销售额/销售面积同比增速转正。
从市场下探幅度看,三轮单月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同比最低点分别为-36%、-41%(.8),-14%、-21%(.2),-16%、-16%(.7)。
政策干预时点与力度对行业复苏的时间影响较大:第一三轮低谷期相对长,而第二轮低谷期较短,主因为一三轮周期中政策干预明显晚于第二轮周期;另一方面第一三轮政策调控放松幅度较第二轮周期更大,政策放宽后市场实现快速复苏,也因此第一三轮周期市场未出现长期负增长的原因。
“房住不炒”与“稳增长”双重背景下,政策端难有大利好,但将持续托底:本轮政策放松力度或与年底放松水平相近,货币政策保持整体稳健适度宽松,行业调控政策优先在城市层面推行“因城施策”,避免行业出现“硬着陆”,避免部分城市市场或房企基本面恶化。
我们认为年四季度内将触及市场端低谷期最低点:今年11月单月销售额及销售面积同比增速有所回升,在当前行业的“至黑时刻”背景下,同比增速有所反弹已经说明了市场的情绪有所修复,此外政策端的调控已逐步发力背景下,即便挤压的房贷放款利好已兑现,市场仍能保持触底反弹态势。
综合上述观点,我们认为政策力度相对有限,对市场承托力度与第二轮相当,市场下行期仍将持续7-8个月,在年6-7月完成销售额同比增速由正转负,政策“托而不举”,即使在年下半年低基数效应下,年下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速仍难超越过往几轮复苏期水平,预计年年底销售额同比增速回升至15%。
基于以上假设,我们预计年销售金额18.3万亿,同比增长5.3%,销售回款10.7万亿,同比增长10.9%,年销售金额18.4万亿,同比增长0.7%,销售回款10.3万亿,同比减少4.1%。(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2销售融资双弱土地款支出与年基本持平
我们使用土地购置费衡量土地款支出水平,年1-11月累计土地购置费为4.2万亿,同比减少0.6%。受商品房销售走弱及房企资金链紧张影响,土地购置费及成交价款在年三四季度均出现下行。预计年全年发生土地购置费4.4万亿,同比减少0.3%。年土地购置费为4.3万亿,同比减少2.3%。数据选择:使用统计局公布的土地购置费为土地款流出额,相较同为统计局口径的土地成交价款,土地购置费为项目口径实际发生额,更符合实际的土地款资金流向。
计算假设:
①土地成交价款受市场销售表现及融资环境共同影响,当期土地购置费由成交土地当期支付额及过往成交土地本期支付余款组成:通过比对三者累计同比增速可以发现,商品房市场上行或下行带动土地成交价款变化,而土地购置费与土地成交价款在年前同比走势基本一致,随着土地款分期支付占比逐步提高,土地购置费的变化速度明显滞后于土地成交价款且时滞逐渐拉长,商品房销售额、土地成交额以及实际土地款支付金额的走势分化。
②当期估算土地购置费=本月土地成交价款×50%+6个月土地成交价款×50%:我们假设土地成交后当月支付50%,半年后支付余款,土地款支付节奏会受到所在城市及土地市场阶段性政策变化影响,因此这一比例在不同时点会有一定差异,为简易计算首付比例设置为50%,6个月后支付余款。
③基于商品房销售走势结合整体市场环境大致估算土地成交价款:房企购买土地既受到商品房市场未来预期影响,也受房企在手资金盈余水平影响,我们结合二者大致估算土地成交价款未来走势。
④估算值与实际土地购置费有一定差异但累计同比增速拟合较好,我们使用土地购置费估算值的同比增速来对实际土地购置费走势作预测。
当前状态:现阶段市场出现融资环境及销售市场双弱态势,截止至11月土地购置费累计金额4.2万亿,同比减少1%。预期发展:受到商品房市场走弱及房企资金链紧张影响,房企将优先减少土地购置类弹性需求,土地成交价款走势将弱于商品房市场,土地购置费整体也将处于筑底后反弹形态,但因年上半年土地成交价款结算的滞后效应,土地购置费的单月同比增速底部出现会晚于商品房及土地成交价。预计年土地购置费4.4万亿,同比减少0.3%,年土地购置费4.3万亿,同比减少2.3%。
2.3工程款年内保持微增复苏快于销售回款及土地款支出
工程款支付韧性较强,年1-11月累计工程款为9.5万亿,同比增加9.3%。预计年工程款支出10.5万亿,同比增长8%,年工程款支出11万亿,同比增长5%。
数据选择:使用统计局公布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当期发生土地购置费计算。工程款指房地产项目上发生的各类施工相关支出,包含施工费用、材料费用、设备购置费,统计局所公布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这一数据扣除土地购置费后可基本涵括工程款支出,且为项目层面发生的实时金额,与资金链的计算口径一致,因此我们选择这一数据计算工程款资金流动。
当前状态:受房企拿地减弱资金紧张影响,工程款支出出现走弱趋势,但整体降幅较小表现出一定韧性。年1-11月工程款总计9.5万亿,同比增加9.3%,进入下半年工程款支付逐月增速放缓,进入9月单月同比增速转负为-0.1%,10月下行至-5%,11月有所反弹至-2%。尽管工程款同比增速放缓,但相比商品房销售额及土地购置费,工程款的单月同比增速明显具备更强的韧性。我们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①销售必交付,交付必施工、竣工,在行业资金紧张的背景下,土地款的购置可以由房企自行调节,但已售商品房交付所需的施工款支出是有强制性的,尽管房企在新开工方面的投入会受到土地购置下降等因素压制,但在当下政府要求“保交付保竣工”的背景下,持续施工竣工的工程款为刚性支出;
②房企自身有加快施工进度的需求,因为相当多的项目回款资金是被银行及政府监管的,监管资金一般需按项目的施工进度分批次提取,在资金紧张的压力下,房企有加快施工解禁监管资金的动力。
预期发展:近期开发贷类资金迎来宽松,“保竣工保交付”政策导向以及开发商自身加快施工进度解除资金监管三重利好下,我们预计工程款支出回升将快于销售及土地款支出,年工程款支出10.5万亿,同比增长8%,年工程款支出11万亿,同比增长5%。
2.4经营费率上升税费支出整体小幅增加
相关经营税费指房地产开发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营销费用、管理费用、各项税金以及所得税。这一部分资金在营收中占比整体相对稳定,因此我们使用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平均费率或税率×营业收入的形式预估这部分资金支出。数据选择:使用统计局公布的房地产业营业收入×平均费率/营业税率/所得税率来估算房地产行业当期经营相关的税费支出。计算假设:
①行业经营费用=房地产业营业收入×重点房企经营费率,经营费率使用在A股上市房企年报披露的(营销费+管理费)/营业收入计算;
②行业税金及附加(含消费税、资源税、土增税等除所得税外各项税金)=当期房地产业营业收入×重点房企税费及附加费率,费率由房企年报披露的税金及附加项/营业收入计算;
③当期所得税我们使用预估的行业净利润额按25%税率反算得到,行业净利润=营业收入×重点房企净利率;
④由于本次测算时间跨度为季度,年前各季度资金流出金额按当年测算总金额25%计算,年资金流出金额按各季实际发生数据计算。
预期发展:我们认为-年营业收入会保持低速增长,假设/年营收同比增速为5%。基于前述预测年商品房市场销售额预估同比增速为4.1%,年行业营收同比增速为8%,而营业收入是滞后确认的销售收入,无论从趋势上或参考销售收入增速,-年的营收规模增速均应在10%以内,我们保守假设两年增速均为5%。
受市场下行影响,房企营销力度加强,我们预估营销费用将小幅提升,虽然部分房企通过精简人员的形式可以降低管理费用,但仍然难以抵消这一影响,未来经营相关费率为6.5%;房企结算项目结构中-年高价地有所下降,净利率处于筑底期,预估未来保持在6.5%;其他税金对营收占比取近三年平均值设置为6.3%。基于以上假设,最终可测算得到行业各项税费金额。
2.5应付账款对融资能力影响有限
但偿付压力较大应付账款是指房企对供应商资金的无息占用,在财务报表内体现为应付账款,其实质为行业对上下游的资金占用能力。依据统计局公布的开发资金来源中的“应付账款一项”,年11月累计应付账款为4.8万亿,同比增长10%。
从行业经营实操来看,房企供应商对这类应收账款的承受能力通常在半年左右,由此来看,虽然应付账款可以一定程度减轻房企的资金压力,但所需支付资金仍需在一定期限内偿还,从融资角度考虑,真正能对房企资金起补充作用的仅为每期应付账款的净增值,对行业融资影响有限,因此未纳入本次资金链测算中。
从规模来看,各项应付款对销售规模占比近年在逐步提升,来自供应商的资金兑付风险在增加。在行业资金环境不佳,房企信用下滑的状态下,供应商对应收账款的风险偏好下降,然而房企对应付款的占用依赖程度却在逐年上升,截止至年11月应付款占行业销售收入比例已达30%,若部分供应商抵制应付账款的形式,会对行业资金链造成一定压力。
3.筹资端资金流
3.1国内贷款资金进入年明显下滑
贷款是房地产融资渠道重要的资金来源,进入年受银行对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控影响,国内贷款资金来源出现明显下滑,根据测算年全年国内贷款新增2.4万亿,同比减少11%,扣除本息偿还后净融资额为-亿,年预计新增2.4万亿,同比增加16%,净融资额为-亿。从组成来看,国内贷款主要包括以项目名义融资的开发贷、并购贷,经营性物业贷款等,以及非标类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其中以开发贷、并购贷、委托贷款、信用贷款四大类为贷款核心组成。
开发贷:开发贷指用于土地开发的开发贷款,特点是成本较低,但要求严格,需满足“四三二”要求,且严禁跨地区使用。近年来开发贷审批越发严格,年2月叫停土地储备贷款,年银监会要求进一步收紧开发贷额度,年银保监要求重点审查房地产企业资质,严禁向四证不齐项目提供开发贷资金。近期受到银行集中度管理影响,开发贷规模也进一步降低,截止至今年9月,开发贷余额为12.2万亿,基本与年规模保持在同一水平。
并购贷:并购贷是指银行向并购一方发放用于并购交易的贷款,并购贷既可用于项目层面收购也可以用于股本权益交易。当前并购贷期限一般不超过7年,也需满足“四三二”要求,且要求并购交易款中并购贷占比不超60%,不得用于交付土地出让金。我国房地产行业收并购总金额在年达到峰值,随后-年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若按实际并购贷款金额上限,即交易金额60%为并购贷款计算,年房地产行业并购贷规模约亿。
非标贷款:以委托贷款与信托贷款为主,另外包括信用社贷款、金融公司贷款等。年1月6日银监会出台《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禁止受托管理的他人资金、银行授信及其他债务性资金通过委贷套利,禁止委托人为资管公司和贷款经营机构,封堵金融机构通过委贷投资非标、绕道放贷的行为。年5月资管新规出台,限制资管产品多层嵌套,禁止资金池业务等,进一步规范了委托贷款及信托贷款业务要求,二者余额规模均快速出现回落。
当前状态:年12月31日央行及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中要求,对房地产贷款余额及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设置上限,要求超出上限的银行在过渡期内完成贷款规模压减;受此影响,国内贷款规模出现较明显下滑,截止至今年11月,统计局公布的国内贷款累计到位资金为2.2万亿,同比减少11%。
数据选择:由于除开发贷外,其他种类贷款缺少长历史且口径一致的数据,为确保计算准确性,我们使用统计局公布的国内银行贷款金额来综合衡量各类贷款的资金规模。
预期发展:进入年底,国内开发贷及并购贷审批均有放松迹象,而非标融资仍受制于行业信用水平下行,融资持续紧绷。我们认为这将导致银行与非银贷款融资额增速出现分化,前者在年上半年即出现同比增速回升企稳,而后者回升速度将更慢,但进入下半年二者均受益于低基数影响增速出现较大幅度回升。预计年国内贷款累计新增资金为2.4万亿,同比减少11%,年国内贷款新增2.8万亿,同比增加16%,扣除本息偿还后,年净融资额为-亿,其中三四季度金融资额分别为-亿、-亿,年净融资额为-亿。
3.2股票市场融资处于净流出状态
股票市场融资主要指房企在境内外交易所上市筹资,作为房企的主要融资渠道,近年来因审批严格,融资额度已明显下降,扣除分红后预计年净融资额为亿,年净融资额为-亿。
当前状态:-及-是房企股权融资高峰期,分别募集亿、亿。年新增股权融资规模已降至亿,另一方面已上市房企营收规模稳步增长,在对股东持续分红的情况下,股权市场净融资额自年已转负。
数据选择:使用公开数据统计国内外交易所房企上市融资数据,涵括A股及港股发行新股、配股、分红等金额。
计算假设:假设分红均在年报公布后的次年二季度发放,由此我们可以计算得到行业股权融资资金情况。
预期发展:由于近期股权融资市场对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审批较严格,我们假设年下半年及年上半年无新增房地产行业股权融资,受市场下行及资金紧张因素拖累,尽管年营收会保持一定增速,但房企分红力度会有所下降,我们假设年行业分红金额为年的50%。预计年净融资额为-亿(分红为年实际发生值),年无新股发行则净融资额为-亿。
3.3国内债券及海外债券融资额三季度均出现大幅下滑
随着市场下行,国内及海外债券融资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但国内债券对政策敏感度更高,年将出现明显好转,预计年境内债累计新增亿,同比减少6%,扣除本息后净融资额为-亿;年境内债新增亿,同比增加5%,净融资额为亿。
相较之下,海外债券年预计仍将保持低迷态势,预计年累计新增资金亿,同比减少32%,扣除本息后净融资为-亿;年新增海外债亿,同比减少66%,净融资额为-亿。
从组成来看,国内债券包含公司债、企业债、资产证券化、中短期票据债券、私募债等各类债券,而海外债则一般为纯信用债,从发行货币来看包括离岸人民币、美元、欧元等债券类别。数据选择:使用万得统计的一级市场国内债券及中资离岸债发行规模,统计各类境内外债券金额及利率。
计算假设:①假设所有债券均按半年支付利息,到期偿还本金;②不考虑赎回机制;③为保守计算,对于行权更改利率的债券,按存续期内最高利率计息;④境外债务汇率按所属币种债券大规模发行期间平均水平计算。
(1)国内债券
当前状态:年三季度国内债券市场融资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从历史来看,国内债券融资规模从年快速提升,后规模维持相对稳定,年全年融资额亿元,同比增长24%,截止至今年11月累计融资额亿,同比减少7%。从月度数据来看年上半年整体融资额同比呈正增长,进入三季度债券融资金额快速下降并于10月达同比增速最低点-55%,11月回升至同比增速-26%。
进一步拆分近4年房企融资债券结构,超短期融资债券、定向工具、私募债、公司债、一般中期票据、ABS融资占比最高。其中私募债、ABS规模占比呈下降趋势,公司债及中期票据占比有所提升。
年10月前,各渠道均处于下行态势,私募债、公司债融资额降幅最为明显,一般中期票据、ABS类融资降幅次之。比对近4年下半年6项主要融资渠道单月融资额,我们发现超短期融资债券、定向工具融资额降幅较小,而私募债对融资环境最为敏感,从7月起规模即出现大幅减少,公司债自8月出现大幅下降,中期票据及ABS类融资规模降幅则略好于私募及公司债;而定向工具及超短期融资债融资规模降幅较小。
11月后,整体融资环境转松,中期票据发行金额快速回升,超短期融资债券与私募债也有一定水平正增长,定向工具、公司债表现仍然低迷,ABS类融资暂无新增放款。
预期发展:基于以上各融资渠道的表现,我们认为中期票据及超短期融资债券将率先复苏,定向工具保持稳定回温,在政策环境转暖的环境下会有部分私募债尝试抄底行业,也将出现正增长,ABS类融资虽然11月无明显好转,但实操中各类ABS渠道均有放松信号,预计也将出现稳定的环比增长,公司债的复苏时间将偏长,主要受制于民企信用危机影响。我们预计年境内债券融资额亿,同比减少6%,年融资额亿,同比增加5%。
(2)海外债券
当前状态:受房企海外债务频繁违约影响,年三季度房企新发海外债规模大幅减少,11月新发境外债金额已降至8亿人民币。回顾历史,-年期间国家鼓励企业发行海外债券,海外债规模快速发展,而进入年后海外融资逐渐趋紧,年发改委要求房企发行外债只能用于置换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境外债务,随后海外债规模开始回落,年房企新发海外债折合人民币约亿,同比减少16%。
进入年,房企频繁出现海外债务违约,导致海外债新发行受阻,前三季度累计融资额亿,同比减少32%。10月单月同比增速为-63%,融资额仅88亿元。11月单月融资额下行至8亿人民币,同比减少97%。
预期发展:受房企债务违约影响,我们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海外债发行仍将受阻并持续保持在低位。而随着偿债高峰期过去,进入年下半年,海外债发行规模将有所回升。因当前海外债市场受事件及情绪影响较大,我们使用环比数据进行预估。预计至年6月单月新增海外债资金呈缓慢回升态势,进入年下半年市场融资规模逐步稳定,但难以恢复到年前水平。预计年全年新发海外债融资额为亿人民币,同比减少31%,年融资额为亿人民币,同比减少66%。
(3)境内债、海外债融资情况
基于上述假设,我们预计:
国内债券:年累计新增资金亿,同比减少6%,扣除本息后净融资额为-亿;年境内债新增亿,同比增加5%,净融资额为亿。
海外债券:年累计新增资金亿,同比减少32%,扣除本息后净融资为-亿;年新增海外债亿,同比减少66%,净融资额为-亿。
3.4信托资金全年保持负增长10月新增额达近期发行新低
进入年,对信托资金的监管趋于严格,严控信托资金参与土地前融,限制多层嵌套,控制信托新增规模叠加优质房地产项目数量减少,信托融资规模出现回落。我们预计年全年主动管理类的信托资金新增亿,同比减少30%,净融资额-亿,年新增亿,净融资额-亿,同比减少43%。
当前状态:依据我们的测算及用益信托网数据,年1-11月新增信托融资额亿,同比减少32%。年下半年部分民企暴雷,对信托资金融资造成较大冲击,10月份单月新增信托融资仅亿,同比下降50%,进入11月信托融资金额单月同比增速进一步下行至-70%,但融资额回升至亿。
数据选择:使用用益信托网及信托业协会公布公开数据估算。计算假设:①信托资金利息按用益信托网公布的平均收益率+2.2%管理费计算;②信托利息按年计算每季度平均支付;③由于非主动管理信托资金已在信托贷款内含括,为避免重复统计,将在信托资金内剔除该部分资金,主动管理类信托资金占比=1–事务类信托资金占比。
预期发展:随着近期行业资金转暖,我们预计信托资金避险情绪会有所缓解,融资规模将在年四季度及年一季度缓慢回升,进入年下半年回升幅度加快。预计年全年主动管理信托资金融资规模亿,同比减少30%,净融资额为-亿,年主动管理信托资金融资规模为亿,同比减少43%,净融资额为-亿。(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5其他资金融资
通过以上主要经营端及筹资端数据梳理,我们完成了公开数据上的行业资金汇总,但是因筹资端的存在部分资金缺少可靠的统一数据源,如公司自有资金、战略投资、民间借贷、未公开的信托资金等,我们将其统一划入其他资金融资类别中,并使用统计局公布的行业资金来源与上文已统计的公开数据作差的方式得到这部分资金的大致规模。
对于这一部分资金,我们认为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不发生利息费用的公司自有资金投入,同样没有偿还本金的压力;另一部分为各类非标准化渠道的负债类资金。我们假设其中公司自有资金占比70%,来源于非标债务占比30%,按8%计算年化利息,假设年各季度中其他资金新增额占比与近三年平均水平一致,可得到其他资金的融资情况估算,并完成了统计局数据口径下的资金流入流出模型闭环。
4.行业资金风险处于历史高位,销售是未来最关键的因素
4.1行业整体资金缺口处于历史上高水平
从历史单季度资金盈余绝对值来看,本轮低谷期资金紧张程度处于历史高位。截止至年3季度,行业单季度资金最紧张数值为-亿(Q3),历史上几轮低谷期单季资金流出极值为-亿(Q1-Q4)、-亿(Q3-Q3)、-亿(Q1-Q2),相比之下,年3季度行业资金流出的超过过往低谷期资金单季度最大值,行业资金压力较大且处于历史高位。
整体来看,年在上半年经营端的土地款及工程款支出仍将在高位,而销售回款及筹资端净融资额回复较慢,进入下半年工程款与土地款支出减少,资金流入提升推动行业资金压力减少。
为消除不同时期行业规模对行业资金缺口的影响,我们使用资金净流入额与销售回款规模作比,可以发现本轮低谷期行业资金紧张程度与以往处在相近的量级。Q3的计算结果为-0.79,略好于过往水平。
筹资端与经营端资金共同走弱导致了本轮行业资金紧张。为了进一步识别造成本次行业资金链紧张的主因,我们将资金链数据中的经营端与筹资端进行分拆,可以发现相较于以往仅经营端资金水平下行外,本轮的行业筹资资金同时表现弱势,一定程度放大了资金短缺的效果,筹资资金呈现流出态势,属历史首次。
从年度数据来看,年全年行业的资金水平表现略好于、、年,稍差于、年。我们将统计局统计的上年资金结余与本期行业资金水平加和,可以观察行业整体的资金盈余绝对水平,将资金盈余分别与施工面积及房地产投资及行业总支出作比可得到相对盈余水平。从各项指标表现来看,年行业资金盈余总计绝对值为1.2万亿,优于、、、年,略差于年;从相对水平来看,行业的资金盈余总额与施工面积比值为元/平方米,对房地产投资占比为8%,对总资金支出(含筹资还款)占比为5%,略好于、年,不及-年。
年全年资金紧张水平将高于年。一方面源于年上半年行业资金状态相对健康,一定程度支撑了全年口径的资金盈余水平;另一方面,进入年三季度在市场下行与筹资端资金流出共同作用下,行业的单季度资金水平快速跌入低位,而政策端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难以出现大规模的行业推升动作,表现到基本面就呈现“急下跌、低起步、慢反弹”的特点,也因而从全年口径来看,年的全年资金表现较年会更下一阶。
4.2经营端资金缓冲空间有限贷款及境内债决定筹资资金走势
为了进一步了解行业资金运行情况,我们将对经营端与筹资端各数据进行细项拆分,了解二者的资金流动情况。从结构来看,经营端对行业短期资金流健康影响明显高于筹资端。流入资金中占比最高的依次为销售回款、银行贷款,流出资金中占比较高的是工程款、土地款、银行贷款。若按经营端与筹资端分类,近3年经营端资金流入占比为60%、61%、66%,资金流出占比为76%、76%、74%。
因税费整体波动及金额较小,对资金影响水平较低,我们主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