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国王已经登基半年多,为何现在才加冕
等了70多年,查尔斯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加冕仪式。
当地时间5月6日上午11点,查尔斯三世的君主加冕仪式在威特敏斯特教堂举行。
伦敦的大街小巷已经装饰了起来
那么,就有人可能会感到疑惑了,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驾崩后,查尔斯早就于年9月10日在圣詹姆斯宫正式宣布登基,成了温莎王朝的第五任君主,查斯尔三世。
为何隔了半年多才举行加冕仪式呢?
几个月来,整个英国全境都已经根据新国王做了新调整。比如,各种公文里的单词变化——替换掉Hermajesty、Queen这类的字眼;将国歌中的《天佑女王》改为了《天佑国王》;全国的邮桶标志从伊丽莎白二世换成了查尔斯三世;此外,还包括邮票、钱币的变化等等——同样是老规矩,英国新任国王查尔斯的肖像被印在了新发行的货币上。
皇家邮政信箱目前的缩写是ERII,代表着伊丽莎白女王二世,要改为CRIII(查尔斯三世)
年9月,工作人员正在修改利物浦的护照办公楼墙面上Hermajesty的标识
同时,随着查尔斯王储升级为“查尔斯国王”,相关的王室成员的头衔也发生了变化——都会向前“晋一级”。
比如,前剑桥公爵威廉王子升级成为新一任的威尔士亲王,相应地,凯特成了威尔士亲王妃——这是自中世纪起,英格兰国王继承人的传统头衔,已经延续了多年;而威廉的长子乔治,则成了新一任的“剑桥公爵”;
查尔斯的次子,苏塞克斯公爵哈里王子,他和梅根的一双儿女——阿奇和莉莉贝特将有权获得HRH(殿下)地位和王子/公主的头衔——相比之下,哈里的哥哥,前剑桥公爵威廉,他的子女一则出生就是“王子”和“公主”。
年9月,奔丧的孙子孙媳妇们跟群众笑容满面的挥手致意
也就是说,随着女王的驾崩,查尔斯随即就成为了事实上的国王,他的登基仪式早在去年9月10日就举行过了。
当日,在圣詹姆斯宫的登基现场,一身丧服的查尔斯和卡米拉、威廉王子等人先后签署了一堆法律文件,正式确认了他们的新身份。
现场还因为工作人员的某个小细节没服务周到,让这位一大把年纪的新国王在众目睽睽被拍到了很“不友好”的表情。
不过,查尔斯三世虽然从去年9月就当了国王,但这个加冕仪式,却并没有跟登基一块弄了,而是精心准备一段时间,放在了第二年5月。
年5月6日,伦敦街头彩旗招展
实际上,先登基,后加冕,这属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和基督教文化圈的老规矩。远的像曾经横扫欧洲的拿破仑·波拿巴,他在年5月18日颁布了新宪法,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改为法兰西第一帝国,开始称帝。
然而,拿破仑的加冕典礼则是年12月2日在法国巴黎圣母院大教堂举行的——这个间隔和速度,放在欧洲,已经算是相当快的了。
近的,就说查尔斯的老母亲伊丽莎白二世,她是年2月当上的国王,但加冕仪式却选在了年6月2日。中间隔了一年多。
伊丽莎白二世的加冕仪式
历来,欧洲各国君主登基后,都不会直接进行加冕仪式,通常会错后一年左右举行。
查尔斯三世加冕仪式现场
一群秃头老汉围着一位秃头老汉,嘴里念念有词
这个,主要跟他们的基督教文化传统相关。
曾经一度,中世纪的整个欧洲王室都处于教会控制之下,教权名义上是高于世俗王权的。
从治国理政到国王娶老婆生孩子,教会事无巨细地都要插上一手。
典型的,像杀妻狂人,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为了跟阿拉贡的凯瑟琳王后离婚迎娶安妮·博林,曾不惜直接跟罗马天主教会决裂(当然,亨利八世也有以爱情和婚姻为名,摆脱教会控制,搞宗教改革的意思)。
亨利八世虽然自己长得不咋地,但对女人的要求却很高
所以,即便当年亨利八世脱离了罗马教廷,但并不影响他继续在基督教框架内搞“君权神授”。只是,这个“神”已经被世俗的君主架空而已。
亨利八世仍然信奉上帝,但不再尊崇罗马教廷,而是转投了基督教新教,搞了自己的新教派系——圣公会。这也是如今英国的国教。
英国圣公会的唱诗班
为了给都铎王朝找个“君权神授”的工具装装样子,亨利八世任命了新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克兰默。
很识时务的克兰默大主教则在国王的授意下,马上公开宣布了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王后“合法离婚”。
不久后,克兰默大主教还主持了亨利八世和安妮·博林的婚礼。
总之,从中世纪开始,无论是天主教还是新教国家,整个基督教圈子的君主即位,都需要由所在教会的大主教进行加冕,以表示这个君主的身份得到了上帝的准许和赐福。
虽然从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开始,世俗君主已经不再屈从于教权,但仍旧一定要走这个流程,以表示对教会名义上的服从,否则就等于不尊重上帝,君主之位名不正言不顺。
中世纪的加冕仪式
最厉害的如拿破仑,即便他敢公然从主教手中抢过王冠自己给自己加冕,但依旧得请大主教庇护七世来出面镇场子,借主教之名,来宣誓自己手握的是上帝赋予的皇权。
所以,登基和加冕是两回事,前者是世俗统治权力的继承;而后者则带着很浓郁的宗教色彩,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基督教圈子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特别是主持加冕仪式的坎伯雷大主教(如今的这位叫作贾斯汀·韦尔比),几乎是专职给英国王室及周边服务的,负责为他们主持婚丧嫁娶,新生儿洗礼等等,功能很强大。
婚礼
葬礼
洗礼
好了,咱们再接着看英国国王的加冕仪式。
无论查尔斯三世,或者是他已故的老母亲伊丽莎白二世,以及更早前的历代英国君主们,加冕地点均为威斯敏斯特教堂,由主教进行涂油,宣誓,圣餐,受圣物(权杖,指环,圣球,宝剑,马刺等)等等,不管是地点还是流程,跟几百年前没啥太大区别,无不体现着君权神授的意味。
这是加冕时要坐的“龙椅”,源于13世纪的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
有意思的是,因为加冕仪式来源于君权神授的老习俗,再加上英国还曾经跟最初的美国结过仇,这就又出现了一个人们素来心知肚明但又不愿说破的传统——美国总统,从不出席这个大型活动。
虽然两国早就属于“老铁”关系了,但这个祖上传下来的规矩,仍在坚持。
至今,还没有一任美国总统参加过英王加冕仪式,即便他们大多都收到了盛情邀请。
不过,美国总统均会派特使,带着礼物很隆重的来参加英国国王的加冕仪式。
比如本次,拜登总统在与查尔斯国王的通话中,就表示他将派他的妻子、第一夫人吉尔·拜登和一名外交特使前往伦敦出席加冕仪式。并“表达了非常期待日后在英国与国王会面的愿望”。
查尔斯三世和卡米拉王后加冕仪式的请柬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至今欧洲君主立宪制国家仍在很用心的延续这个加冕传统,但凡事总有例外,整个欧洲,还真有一个只登基,不加冕的君主——荷兰国王。
最近的一次荷兰国王登基仪式是年4月30日。荷兰君主贝娅特丽克丝女王主动退位,亲自将君主头衔交给了王储——年来的首位荷兰男性君主,长子亚历山大。
母子权力交接
现场虽然也有王冠,但国王是不会直接戴在脑袋上的。王冠和权杖仅仅是整齐地摆在桌子上,象征一下而已。
登基仪式上,亚历山大是光着头宣誓“就职”国王的。
年4月30日荷兰国王的登基仪式
而且,荷兰国王登基仪式上的这顶王冠,和其他国家镶金嵌钻、极尽奢华,甚至带着各种“血色传说”的传世珍宝不同,它按照市值估算,还不到欧元。
这顶王冠是由银镀金制成,珠宝都是假货,底部边缘周围的各种“宝石”也是由有色玻璃和箔衬板制成。王冠上的珍珠均为人造贝珠。最初曾镶嵌了72颗假珍珠,到了年的时候,还被取走了24颗,留下的窟窿随后被拧上了金色的螺丝。
就是这顶
当然,这么凑合的王冠,可不是因为荷兰王室没钱。要知道,人家私藏的王冠,可个个都是真货,各种璀璨炫目,壕得相当彻底,连向来特别讲排场的英国王室,都曾自叹不如,很多时候会被荷兰的壕气给比下去。每年,荷兰王室必备的一项开支就是——约30万欧元的私人珠宝首饰保险费!
王后头上戴着的是大名鼎鼎的斯图亚特套装,它也是当今世上最闪最大的王冠,没有之一
还有这顶巴登王冠,堪称钻石中的战斗机,造型简单粗暴又绝对闪耀
据外媒分析,荷兰王室至少有9.5亿欧元资产外加多块遍及世界的地产。
此外,荷兰王室还控股了壳牌石油公司,同时也是多家西方垄断企业的大股东,坐拥着难以统计的其他庞大资产。
这就令人非常迷惑了,如此土豪的王室,为何弄个很凑合的王冠,而且还只登基不加冕?
原来,这个规矩属于他们的国家传统。
多年前的荷兰,属于尼德兰联合王国的一部分(早前的欧洲版图曾被拿破仑洗了一遍牌),这个联合王国包括了当今的荷兰以及比利时两地(年比利时脱离荷兰),同时,尼德兰国王还兼任着卢森堡大公。
这么一来,情况就比较复杂了。
荷兰人是新教徒,比利时人和卢森堡人多数都属于天主教徒。那么,如果给国王搞加冕的化,就出现了一个难题——该由哪边的主教来把王冠戴到国王头上?
另外,正如前面说得那样,加冕作为一种宗教色彩浓郁的仪式,体现的正是一种君权神授的意思。
而那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荷兰曾经是个没有君主的“共和国”。
如果给君主进行加冕的话,那国王的权力究竟是来自上帝,还是来自荷兰人民?
于是,为避免麻烦,尼德兰议会干脆决定,本国君主只登基不加冕——国王/女王在“就职典礼”上宣誓即位,然后办个宴会就行了,直接舍弃了那个宗教气氛浓郁的加冕仪式。
荷兰国王的就职典礼,没有大主教涂油、圣餐的那些宗教活动
不过,虽然荷兰取消了加冕仪式,但王冠作为一种仪式感的象征,即便不戴它,荷兰国王依旧还是得预备一顶。毕竟,它代表着“荷兰王国作为国家元首的权力和尊严”。
于是,这就有了前面说得那顶镀金银+玻璃球和人造贝珠打造的荷兰王冠。
这胖乎乎的一家五口,就是目前的荷兰国王全家
当然,除了荷兰的这股“清流”,在欧洲的其他君主立宪制国家,搞加冕仍旧属于一件特别重大,十分神圣的活动。因此,往往要选择良辰吉日,准备数月甚至数年,广发请柬,邀请各国领导人前来捧场...花销是相当厉害的。
英国国王的王冠和权杖——这可都是真货
据多家外媒预测,此次查尔斯三世的加冕仪式虽然进行了一定的精简,但依旧或将花费大约1亿英镑。
在经济形势低迷的当下,用纳税人的血汗钱搞这套“君权神授”味道的活动,自然无法避免地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民间争议。
对于民众的质疑,王室发言人曾回应称,这场典礼预计会给英国经济注入超过10亿英镑——“我不能说这些数字有多准确,但可以肯定的是,庆祝活动将大大提振国家经济。”
按照这个说法,里外里还很是赚到呢。
当然,也有不少英国公民对王室很有好感
其实,无论加国王的冕活动是不是能赚到,你换个角度想想,人家祖上确实是真阔过的,虽然现在远不比从前,可架子依旧不能倒,所以事事仍然必须追求“仪式感”。
而这种“仪式感”,按咱们中国老百姓的说法可能就是——天天吃白水煮面没问题,但下地则必须得要用金锄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