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后,为筹措充足资金解救欧债危机
为了保证欧洲银行的流动性,避免债务危机往银行业扩散,欧洲央行在欧债危机期间于年12月9日欧盟峰会后提出了两轮,每轮为期三年的LTR0计划。
年12月21日启动了第一期LTRO,它的运行机制是:欧洲央行公布此项操作后次日进行公开拍卖,由欧洲央行的对手方一欧洲银行以符合要求的抵押品进行抵押贷款,最低借款万欧元,利息为1%(年欧洲央行的隔夜贷款利率为1.5%),为期三年,1年后在提前告知本国央行后可以提前全部或部分还本。
为了让更多的欧洲银行能够参与本次借贷,欧洲央行将贷款利息从2%降至1%,同时,降低抵押物标准。各银行可以抵押欧元区国家主权债务,也可以抵押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第一期拍卖的LTO总量涉及家欧洲银行,贷款总额高达亿欧元。本次LTR0的贷款时间为期3年,是欧洲央行有史以来最长的一次。
年2月29日,欧洲央行宣布推出第二轮三年期同利率的长期再融资操作,总规模为.3亿欧元,为欧洲央行有史以来通过再融资操作发放资金的最高规模,欧洲央行此次再次使用这项传统的金融工具,目的就是希望欧洲银行在获得1%低息的长期贷款后,可以购西班牙、意大利的国债(国债较高息,当时近期利率分别在5%、6%左右),降低其收益率,或是去购买EFSF/ESM发行的债券,使EFSF/ESM有充足的资金对危机进行救援。
通过这两种做法,欧洲银行一来可以通过套利利息差增加盈利和资本金,同时解决欧洲银行的流动性问题,二来市场对于主权债务国国债的认购率可以得到提高,从而欧洲央行直接购买债务国国债的现金压力得以降低。LTRO作用传导路径。
正是由于欧洲央行希望欧洲银行尽力认购重债国的国家主权债券,所以欧洲央行本次推出的LTRO也被称为欧洲版QE(量化宽松政策)。对于LTRO与美国QE是否一致,可以看出,其实,两者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方面。可以看出,不管是欧洲央行的LTRO,还是美国的QE,本质上都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其目的都是给市场增加流动性;但是从实施途径来看,双方是不同的。
欧洲央行推出的LTRO的主体是各国银行,由各国银行负责具体的实施。也就是说,LTRO是央行通过银行间接入市干预;而美国QE的主体是美联储,发行多少货币,如何使用这些货币都由美联储说了算,即央行主动直接入市干预;此外,当欧央行实施LTRO时,只要欧元区银行持有的资产符合抵押品要求,就可以获得长期贷款的资格,因此,欧央行释放流动性存在不可控性;而美联储推出QE是定量购买各种债券资产,这样,放款规模可以直接得到控制。
目前看来,LTRO操作还是有它自身优势的。
缓解了更多的银行流动性问题。欧洲家银行参加了第一期LTRO,提出了贷款申请,而以前参与主要再融资操作的银行数量只有家至20家。新增了大量信贷,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银行的融资压力由于信贷资金期限的大幅延长得以缓解,家庭和企业的贷款环境得以改善,可以重新从银行获得贷款。融资成本低,带来了套利交易的空间。
为了缓解信贷紧缩,降低政府整资成本,为高负债国整合债务嬴得时间,鼓励银行业购买政府债务,欧洲央行推出了LTRO计划。愿望重塑和现实是有差距的,LTRO最直接的结果是,参与银行为了改善银行资产负债表,增加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监管部门更高的要求,申请到的廉价资金被用来偿还或回购到期债券,用于购买主权债券的只是一小部分。
至于跨境借贷紧缩局面,基本没有得到改善。比如,“欧猪五国”和其他核心国家(如德国、法国)的主要大型银行在年和年面临大量债务到期压力,其中仅年上半年就达到亿而全年超过亿欧元,在全部到期量的债务中,将近一半是“欧猪五国”银行的债务。
在这种局面下,银行不会大规模把从LTRO获得的资金投入资本市场或是放贷给实体经济,而是更愿意把钱存入中央银行作为储备资金以应付巨额债务到期,或是直接回购即将到期的银行债券。当然,可能确实有部分资金参与了套利交易,即从LTRO以1%成本获得资金,买入周边国家中短期债务,赚取利差。
但这种交易的资金规模不会特别大。即使购买,也主要集中于流动性风险占主导的本国国债,与此同时,伴随两次LTRO操作,欧央行己成为欧洲主权债务的最后贷款人。欧元区核心国家银行对边缘国家的风险敞口也正逐渐从私人部门集中到公共部门,在某些国家的债务发生违约重组的情况下,欧央行面临的巨额风险将无可避免。
欧央行可能还会面对双重风险,即借款银行及相互关联的主权国家失去偿债能力,因为申请LTRO贷款的抵押品包括各国政府发放或担保的大宗贷款和证券。总体来看,在缓解欧洲银行流动性压力,减少破产风险方面,LTRO计划的推出是有效的。但是,欧盟自身以及重债国国家的结构性问题,不是靠LTRO计划就能解决的。政府深层次的结构改革,提高经济竞争力,实施财政自律,解决欧元区内部的收支平衡才是解决欧债危机的关键。
泛欧实时大额快速支付体系,为欧元区内一国商业银行向他国商业银行进行交易清算的系统。该系统于年随欧元问世而建立,为的是统一欧元区各国支付体系,提高欧元支付效率与安全性,方便单一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
第一代TARGET仅仅是由欧盟各央行“实时大额清算系统”(RTGS)构成,TARGET系统与欧洲央行的支付机制相互连接,而且把I6个国家的RTGS系统通过一个技术连接平台连接起来。货币政策操作直接产生的支付指令可以通过TARGET系统处理;同时,它可以处理货币市场操作的清算和需要实时处理的紧急信贷转移(所谓的单笔支付)。
此外,许多其他的系统,如证券清算系统、零售支付系统,其现金部分的清算也可通过TARGET来进行。因此,TARGET是欧洲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一环,对金融稳定至关重要。2O07年,该系统升级至TARGET2。与第一代TARGET比较,TARGET2更加先进,由欧洲央行、成员国央行和金融机构组成。它整合了原先分散技术设施的方式,创立了一个共享的技术平台。
TARGET2是一个基于统一平台的清算系统,通过SWIFT(全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连接到TARGET2的全欧标准界面。通过比较,明显看出,TARGET2的优点在于:一是TARGET2的支付链条更短,不再借助各成员国的RTGS系统,支付成本降低;二是平台统一,从而保证全欧的信贷机构能得到相同水准的服务,国内和跨境支付收费标准无差别:三是支付信息采用统一的SWIFT编码,支付效率更高。
欧元区成员国的央行及其银行机构都属于TARGET2的直接用户,其他欧盟国家的央行可以自愿加入。TARGET2的参与方式有直接参与、间接参与、多用户接入和作为可编址的BIC接入。目前约家金融机构直接参与TARGET2,约家金融机构通过分支机构间接参与。
可以看出两点。(1)只有各成员国央行可以直接接入TARGET2平台,其他金融机构只能借助这些金融机构间接进入,各成员国央行是一般金融机构接入TARGET2的唯一通道。各国央行在TARGET2-SSP平台上都有一个TGS账户,可以获取即时信息,进行控制管理,确保清算顺利进行。间接参与方通过直接参与方在SSP上的账户进行支付。
(2)欧洲央行是TARGET2的总协调入,确保清算顺利进行。通过这套支付业务运行机制以及其他业务模块,各成员国央行可以优化其对资金流动性的管理,从而帮助提高整个欧元区的流动性。TARGET2并非欧央行独立的货币政策操作,但是因为其特殊的运行机制,参与方在某种条件下,可以通过提供合格的抵押品,获得内部的免息、无期、从而纾解融资困难。
这一点在欧债危机期间显得尤为明显欧债危机实质上也是欧元区国际收支危机。作为一个整体,欧元区的经常项目基本平衡。具体到各个成员国,情况却大不相同。与本国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德国、荷兰等国经常是高额顺差;而重债国,比如希腊、葡萄牙等,由于经常项目收支的余额项通常是负值,属于经常项目收支逆差国。为了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必须通过资本项目的盈余来抵充,也就是说主要依靠国外私人资本流入来弥补储蓄-投资缺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