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发现了吗人民币上有个错别字,为何至

关爱白癜风儿童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621/5478875.html

如今手机和电脑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打字、语音和视频取代了写信等传统的交流方式,绿色环保便携的无纸化办公更是深入人心。所以对当代人来说,提笔忘字和写错别字是时有发生的事。

但你知道生活中最常见的错别字是什么吗?人见人爱的人民币上就有一个错别字,连小学生都能指出来却一直没有得到修改,这是为什么?

一、人民币上的错别字

在移动支付发展成熟之前,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小额消费大多依赖于现金。如今依旧有很多偏远地区的人民和老年人使用现金支付,但收款码和支付码已然遍地开花。现在回想,你有多长时间没有碰过现金了?有多少人“钱包空空”,常年不闻钱味儿?

虽然随着科技互联网的发展,日常支付数字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但对于一心搞钱的中国人来说,怎么会不认得人民币!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纸币有以下几种面值: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纸币、1元硬币、5角硬币、1角硬币。

对比以上几种面值的纸币和硬币不难发现,除了1元硬币上的元是“元”,其他纸币上的元都是“圆”。这么明显的不同让人不禁疑惑,“元”和“圆”到底哪个是错别字?

二、“元”和“圆”

首先要明确的是,“元”和“圆”没有谁对谁错,也不存在错别字一说,两者只是使用场景和范围不同。根据最新版《新华字典》,“元”的基本字义同“圆”,日常生活中在一定范围内两者通用。

但早在年国家从法律规定上,元是人民币法定单位,是正式公文、财务结算、支票债券等唯一指定人民币单位。那么为什么人民币上的“圆”字没有修改?因为我国货币文化和使用发展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年之前的,在整个货币发展的过程中“圆”与之不可分割。

说到货币的发展,不得不提到统一度量衡和货币的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各朝各代遗留下来货币和各国流通的货币,称得上五花八门各有千秋。

比如当时流通的四大货币:铲币、刀币、环钱、楚币,无论是形状大小,还是重量都不相同。因此没有统一的标准,携带、流通和兑换都非常困难,一般只在各自辖区内流动。

秦始皇统一货币后,外圆内方的初代铜板“秦两半”登上历史舞台。宋朝出现交子后,铜板的货币属性减弱。元代及元以后,银铸货币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直到年,当时的相关部门停止铸造铜钱,并且货币统称为“圆”。铜板退出历史舞台后,随之而来的是洋圆、银元、袁大头,货币形状依旧是圆形。

至于为什么是圆形,一是取自天圆地方,一是包含对人们生活圆满和顺的祝福。可见无论是货币发展还是形状,“圆”在我国货币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所以年,中央发布的人民币纸币保留了“圆”字。

此时有人会好奇,既然圆字的历史更加悠久且意蕴美好,为什么没有取代“元”成为人民币唯一法定单位呢?一方面是因为唐代铸造的开元通宝,以及元代之后出现元宝,元作为圆的同音词,字形简单易书写,所以逐渐代替了圆,发展至今成为人民币法定单位。

另一方面是因为要跟国际货币接轨,统一美元、日元、欧元等换算单位。综合以上可以看出,人民币在纸币面额上以“圆”为主,在财务账面上以“元”计算。

在纸币上保留“圆”字还有防伪作用。相对而言,元字笔画少字形简单比较容易仿制,而圆字的笔画多且是繁体字,造假难度大。

三、结语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人民币纸币上的“圆”和1元硬币上的“元”都不是错别字。纸币方正但“字圆”,硬币圆润但“字方”,兼具了传统意象和现代实用性,所以设计处处是细节的人民币是不可能出现错别字这一重大失误的。最后,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人民币的小故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79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