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央行加速收紧货币政策抗通胀对我国货币

本报记者谭志娟北京报道

随着欧洲、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通胀上行风险持续增加,通过收紧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胀已经成为部分国家的首要选项。欧美两位央行行长日前再度释放鹰派信号,均表示遏制通胀是现阶段的首要任务,不排除夏季会议更大幅度加息。此类表态引发了当前市场对欧美货币政策加速收紧导致经济衰退的担忧。

在近日举行的欧洲央行论坛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称,美国经济能应对政策收紧,迅速加息目的是减缓增长和平衡供需,但也坦言不能保证软着陆。同理,欧央行行长拉加德重申7月加息25个基点的计划,同时表示如果通胀继续创纪录,将准备采取进一步行动。

受访业界专家认为,欧美央行收紧货币政策主要在于对抗持续上升的通胀,这令美国和欧洲发生经济衰退的风险上升,并预计三季度全球经济增速或将进一步放缓,通胀水平还将维持高位。不过,这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可能不大,我国宏观政策主要取决于下半年国内的经济走势,未来降准仍有空间。

欧美货币政策加速收紧

“全球高通胀时代引发全球加息周期,欧美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的主要原因在于对抗持续上升的通胀。当前高通胀堪比四十年前的石油危机时期,但本轮通胀反映在商品和服务方面都更加普遍,欧美央行加息的幅度和节奏都不断提升。”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日前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说。

在罗志恒看来,“目前支撑全球低通胀的和平红利、经济全球化红利、人口红利、环境成本红利四大因素逐步消失,未来劳动力短缺、逆全球化与碳中和等长期因素将支持通胀中枢抬升。”

中航证券也认为,全球性的持续通胀,已经促使美、欧等主要央行不得不采取相对“鹰派”的立场,将控通胀视为最重要的货币政策目标,短期内全球流动性收紧的预期进一步加强。

此前,为有效遏制通胀增长,美联储今年以来已经三度加息,分别在3月加息25个基点、5月加息50个基点以及6月加息75个基点。当前市场预期美联储7月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大。

有迹象显示美国通胀仍未见顶。美国劳工部近月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5月CPI同比升8.6%,创年12月以来新高,远超预期的升8.2%。核心CPI同比升6%,前值升6.2%,同样高出市场此前预期的升5.9%。与此同时,近期公布的欧元区6月通胀率继续走高:欧元区6月调和CPI同比增长8.6%,续创历史最高水平,并高于预期的8.5%。在业界看来,欧元区通胀率继续冲高,为欧洲央行计划的本月加息提供了坚实的理由,这也将是欧洲央行十多年来的首次加息。

有机构人士还表示,美欧央行加息的负面影响开始传导到实体经济。目前美国和欧元区均面临高通胀的问题,较高的通胀抬升生产成本、抑制消费,不利于经济增长,美国和欧洲发生经济衰退的风险在提升。

记者注意到,随着欧美央行加快收紧货币政策,市场对欧美经济衰退的担忧有所上升。

中航证券认为,美联储短期内仍将以控通胀为核心政策目标,维持加息和缩表强度,但在后续货币紧缩过程中,美国出现经济衰退的概率也在持续提升中。

罗志恒也告诉记者,“美联储全力抗通胀,主动牺牲经济增长,年内或有衰退风险。近期美国PMI、零售销售、消费者信心等数据都显示出下行压力。疫情和战争带来的供给侧冲击难以快速缓和,美联储被迫以更迅速的加息行动来打压需求,放弃一定的经济增长来实现降低通胀的目的。下半年美联储持续加息可能进一步引发地产销售走弱、制造业转差、居民消费低迷、失业率反弹的四大副作用,年内美国通胀边际回落的同时经济或将出现衰退。”

对于欧洲经济,罗志恒也对记者表示,“欧元区基本面较弱,货币政策空间有限,经济滞胀风险较高。俄乌冲突后欧洲能源危机加剧,欧元区CPI和PPI还在创新高,欧元区居民实际工资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企业销售增长放缓。欧元区本身经济复苏脆弱,对货币宽松形成路径依赖,货币政策调整空间不大。下半年欧元区若提前启动加息,通胀和加息叠加使得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雪上加霜,导致经济滞胀风险较高。”

6月欧美制造业PMI指数出现双双回落:美国6月制造业PMI指数53%,较5月的56.1%大幅回落3.1个百分点,为年6月后的最低值。同时,欧元区6月制造业PMI指数52.1%,较5月的54.6%再次回落2.5个百分点,自年1月后连续第5个月下滑。此外,最终修正数据显示,美国今年第一季度经济萎缩1.6%,较前值下调0.1个百分点。

长城证券认为,目前,欧美制造业均处在回落趋势之中,通胀仍居高位,欧美“滞胀”态势开始逐渐显现。

展望三季度,中国银行研究院7月5日发布的《年第三季度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指出,全球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通胀水平还将维持高位,“滞胀”风险持续加大。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加速收紧,带动全球金融周期转换,社会融资成本提高对经济的负面效应将更加凸显,国际金融市场波动风险加大。

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或不大

对于欧美央行收紧货币政策对我国市场的影响,罗志恒对记者分析说,“欧美央行收紧货币对我国的外溢效应,主要体现在外需、资本流动和金融市场三方面:一是欧美持续紧缩打压需求,全球经济增长下行,我国出口面临一定的压力;二是国内外利差倒挂若继续扩大,会带来资本外流风险,并对人民币汇率带来贬值压力;三是欧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较大,使得全球资本市场波动率上升,联动国内资本市场下跌。”

记者注意到,日前全球流动性收紧的预期进一步加强引发了投资者的担忧,在6月临收官前,标普创下了年来最大半年跌幅。数据显示,美股三大主要指数在6月份均录得较大跌幅。在6月份,道指下跌6.7%,标普指数下跌8.38%,创下年以来最大上半年跌幅;纳指重挫29.51%。

不过,在6月欧美股市大跌之际,A股却出现逆势上涨,并领涨全球主要股市。

中国银行研究院认为,全球高通胀、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各国央行加息等多因素交织,共同导致了全球股票市场的剧烈波动。

具体到货币政策方面,罗志恒告诉记者,“国内货币政策不仅要应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持续、地缘冲突等外部不确定性,更要保障国内流动性合理充裕,为国内实体经济提供必要支持。当前我国国内经济仍处于复苏期,基本面和政策面与欧美存在错位,国内经济预期积极向好,货币政策维持稳健基调,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后续如果海外衰退风险升温,国内货币政策空间将进一步释放,总量和结构政策工具或将加码,加大力度稳增长。”

中航证券也预计,下半年央行货币政策仍将保持总量宽松、结构性货币政策发力的特点。

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在7月5日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还表示,“美欧货币政策主要面对解决通胀问题,未来加息对中国影响主要表现在资本流动方面。而我国宏观政策主要取决于下半年国内经济走势,未来降准仍有空间。”

在货币政策方面,近期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年第二季度例会指出,统筹抓好稳就业和稳物价,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编辑:郝成校对:张国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2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