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个国家赔款1万亿,比清朝赔付得还
大家说起“战斗民族”一定会想到俄罗斯,但谁又知道,其实我国也有“战斗民族”的外称。中华文明迄今延续了五千年,翻开中国古代史不难发现,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有几乎一半的时间处于战火之中。有些战事是对外,有些是对内,有些是主动,有些则是被动。
中国的近代史开启于年的鸦片战争,此后中国大地受到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入侵,腐朽无能的清政府被迫与各国列强签订了超过三百个不平等条约。
这些条约映射了我国这段屈辱的近代史,有些是赔款有些是割地,据统计,所有不平等条约加起来的赔款高达十几亿两白银。
要知道,白银换算成今日的人民币,这笔赔款的数额就超过了五千亿。这可谓是一笔天文数字,你会觉得中国是赔款最多的国家,但其实并不然,有一个国家的战争赔款直接超过了一万亿人民币。那么这个国家是谁呢?
赔款最多的国家
这个国家就是德国。众所周知,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接连战败,在德国这块土地上孕育出的法西斯帝国主义,在二战期间给全人类带来沉重的灾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坐下会谈,签下《凡尔赛条约》。
《凡尔赛条约》是世界历史上的一则重要条约,条约中明确规定,作为战事发起者的德国要向各国赔偿损失累计一百一十三亿英镑。
要知道,计量单位是英镑,并且当时的英镑比现在还要值钱得多,如此一换算,这笔赔款超过了一万亿人民币。
战事的发起
面对这样天文数字的赔款,大家也许会好奇,难道德国发起战争的时候就没想过后果吗?他们是觉得自己必胜吗?
那么这要追溯到两次世界大战的前因后果。事件的背景是二十世纪初,当时随着工业革命的盛行,帝国主义国家渐渐强大。
整个世界被这些帝国主义国家,也就是西方列强所瓜分完毕。殖民地拿到手后,这些列强又闹起了内讧,在他们阵营里又分成两派。
其中作为老牌殖民势力的英国法国面临着颓势,作为新兴势力的德国和奥匈帝国日益扩大。也就是说,内部黑吃黑的现象随时会出现。
随着英法两国的矛盾日趋加深,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主要的矛盾点,爆发的这一天终究是到来了。在萨拉热窝,奥匈帝国的皇室成员遭遇了枪杀。于是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在欧洲诸国的背后支持下,战事愈演愈烈,德法英俄纷纷加入。
一万亿赔款成为另一个导火索
一战中德国和奥匈帝国同属于同盟国阵营,英国法国俄国则是协约国阵营。两个阵营的国家则在战场上刀锋相见,一战持续了整整四年。最后战事的结果是德国无条件投降,德国人垂头丧气地走到谈判桌前。
作为战败方的德国签订《凡尔赛条约》,从此背上了天价赔款,这使当时的德国人民叫苦不迭,他们的生活过得十分紧巴,生活水平和质量一落千丈。久而久之。德国国内兴起了愤怒的排外主义和民粹主义。
希特勒上台,他直接单方面撕毁《凡尔赛条约》,宣布德国不再向各国支付赔款。这则声明顺应了德国国内的民意,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勃然大怒。年,本就不太平的国际形势再次恶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德国人卷土重来,拉着意大利人和日本人组成了轴心国阵营,另一方则是其他各国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国阵营,当时中国也加入了同盟国。事实证明,不正义的一方势必不会有下场,德国又一次宣布无条件投降。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的战事。作为战事发起者的德国,当然是逃不过制裁的。等待他们的,是另一笔天价赔款。年,各国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中规定德国要另外赔偿一笔两百亿美元的赔款。
两百亿美元,换算成今天的人民币,又是超过了一万亿。自此,德国牢牢地背上了这两笔天价赔款,不管是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德国人终究还是承认了自己的战败和赔款事实。尔后几十年,德国陆续赔付了六百四十亿欧元的赔款,直至今年还在赔。
在这几十年间,美国苏联和英国等国家都曾经取消对德国部分欠款款项的追债。来到这里大家也许会问,是这些国家非常“不差钱”吗?
其实,他们是尝了教训,担心财政被掏空的德国人会不会有一天狗急跳墙,再掀起一次世界大战给全人类带来灾难。
庆幸的是,德国人还算守信,在二战之后一直老老实实地履行着条约,这与我们的近邻日本形成了鲜明对比。为了及时支付每年的赔款,德国专门颁布了联邦赔偿法,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来处理每年赔付给各国的赔款事宜。
德国的赔偿分为个人赔偿和企业赔偿,据相关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赔款款项,德国一直到至今才全部付清,而且还是连本带息地赔付。因此,德国人的做法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也让全世界人民感受到他们是有在认真忏悔赔罪的。
小结:
德国的赔款和清政府的赔款完全是不同性质的,但在这两者之间,我们还是能获得到些许感悟,不管怎么说,战争总是残酷的。
战火一旦掀起,那么没有一方是赢家。战争留下来的赔款,不仅仅是冷冰冰的账目金额,更是对所有人的警示和启迪。
对所有人来说,钱财都是身外之物,哪怕赔款再多,也无法挽回遭受战争摧残的人民生命和命运。在如今的和平年代,我们更应该珍视和平,铭记历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