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欧元日元国际化的经验比较
前言
目前美元、欧元、日元是排名前三的国际货币,但对应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内在动因、政策介入存在不同,因而国际货币三大职能的发展程度也有所差异。19世纪中后期,美国的实际收入和生产率已超过西欧,成为世界强国,并在全球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美元的国际支付、计价职能发展得到支撑。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美国于年主导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进出口贸易规模巨大,并且在金融市场发展、金融产品创新方面处于领先位置,不断巩固美元的头号国际货币地位。
二战结束后,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通过赠予、贷款向欧洲提供资金支持,对外输出了大量美元。之后的美苏冷战时期,苏联政府因担心存款在美国会被冻结,便大量转移至欧洲,进一步促进了美元在美国境外的流通,形成欧洲美元,美元的国际储备功能更为凸显。
欧元是超越单一主权国家的区域货币,其形成是基于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的。
它的核心思想是:地理上相邻的经济体,贸易联系较为紧密,在经济、金融开放度较高的环境中,各经济体之间的国际收支调节可以依靠生产要素(如资本、人力资源)流动而不是汇率浮动,那么这些经济体之间可以采取固定汇率制,甚至统一货币。
欧元区集结了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其经济规模庞大,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较高地位,金融市场也较为发达,欧元的支付、计价及价值贮藏职能均有很好的发展。但其经济实力毕竟不如美国,加之欧债危机后,欧元区老龄化、产业空心化、民粹主义等问题日益严重,欧元的国际货币职能拓展始终不如美元。
二战战败后,日本经济强势复苏,实现了高速增长。日本经常项目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顺差,为日元的升值奠定了经济基础。
年,日本的资本项目管制放松,达到了较高的可兑换程度。同时,日本大力发展以日元计价的金融市场,包括扩容日元债券市场、对外发放日元中长期贷款、加大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等,日元的国际化由此提速。之后在“广场协议”后日元进一步升值、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影响下,日本经济增长陷入停滞,日本央行长期实行低零利率政策。
日本投资者于是扩大海外投资,日元的融资货币功能反而得到增强。这样,日本通过资本项目对外输出了大量的日元流动性。因此,日元在资本项目中发挥的投融资功能强于它在国际贸易中的支付、计价职能。低息加上发达的金融市场也促使日元呈现“避险”属性,突出了其价值贮藏的职能。
结语
比较美元、欧元、日元国际化的经验可以发现,经济基本面、在国际分工链中所处地位是决定国际化程度的最核心因素,对国际货币的支付、计价职能形成重要支撑,体现了货币国际化的内生性。而提升资本项目可兑换水平、发展金融市场等政策推动则能促使货币的价值贮藏功能进一步发展。
美、欧、日经济体的经济实力差距是对应货币国际化程度差异的根本原因。政策干预尽管有助于提升货币在资本项目中的使用,但力度过强会造成国际货币各职能拓展失衡,最终导致国际化进程遭遇瓶颈,比如日元。以上国际经验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推动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借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