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两年降25,我们的一万亿美元去
近日,央行公布11月我国外汇储备数据,规模为3.05万亿美元,较10月底下降亿美元,降幅为2.2%。
最近5个月,外储一直都在降降降,这次更是达到了今年1月以来最大的降幅。
小巴整理数据发现,中国的外储从年开始“野蛮生长”,从多亿美元攀升至年的近4万亿美元。其中,年6月最高,达.13亿美元。
不过,自那以后便一路下降,年下降了近亿美元,年也一直在下降。
如今已经逼近3万亿美元。但即使是这样,中国外储规模仍然接近全球外储30%,居全球首位,分别是排名第二位的日本和第三位的沙特阿拉伯的2.6倍和5.7倍。
小巴很疑惑,这流失的1万亿去了哪里?3万亿美元会是一个敏感的关口吗?目前的外储够用吗?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请教了几位大头。
1、流失的1万亿去哪了?
阙德福:外汇储备下降有三个原因
和全球总体局势有很大关系。由于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影响,美元走强非美货币集体大幅回落,人民币也在影响范围内。特殊性在于人民币处于国际化的过渡阶段,为了防止大幅下跌引起的恐慌性抛盘,所以央行必须要动用外储去稳定人民币汇率。
和出口的贸易顺差有关。由于受到全球消费疲软的影响,出口创汇的能力有所下降,使得外汇储备增加量在缩减。
国家支持人民币“走出去”政策,如“一带一路”,使得我们对外投资的结算用人民币而比较少用美金,美元储备自然就会下降。
李稻葵:1-10月流出资金为每年吸引外商投资4倍
外汇储备下降,一个因素是估值的问题,外储有相当一部分是欧元、日元、英镑,但外储以美元统计,当美元兑其他货币升值时,我们持有的外储折算成美元就下降了。这部分没有公开数据,央行不公布其外汇储备的构成,我们之前算过,影响不是特别大,大概不到三分之一。
最近几个月外储下降还因为售汇速度加快,即通过银行系统,把外汇卖给企业和投资者,大概达多亿美元。
今年1到10月总体资金流出的量大概为亿美元,相当于我国每年所吸引的外商投资资金的4倍。这其中的三分之一是通过正式渠道,即直接对外投资流出的,这部分钱用于并购国外企业或绿地投资。另外三分之二,是其它投资渠道走的,比如刷信用卡购买国外的保险、艺术品等。
2、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谭雅玲:外储下降是消化,是好事
年外储将近4万亿美元时,大家讨论的是外汇储备“太多了”;现在将要临界3万亿美元,是对过去担忧的改变,这是一件好事。只不过因为人民币贬值,所以恐慌性比较大,大家觉得负效应比较凸出。
如果从教科书的角度去看,一般一个国家能够应付3-6个月进口的需要、偿还外债的需要,那么外储就够了。但现在的经济规模和金融市场规模,都跟传统教科书时代完全不一样了。流动过剩的局面是历史新变局。
但很难说破3万亿美元就是惊险的,很难界定。如果按目前的市场环境,破3万亿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直线下降的情况会被打破,在一定时间内会有所改变。年将继续有增也有降,也会有新的情况出现。
李稻葵:“若外储破3万亿,会是一个较大的风险”
外储再往下走,就会降到3万亿美元之下。如果这样,人民币外汇汇率将进一步受压,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是一种自我实现的贬值预期。
因为外汇市场上很多交易者、投资者,其实搞不清经济和金融的基本面,主要看一些宏观外汇数据,所以形势比较严峻。最近半年,甚至一两年,这会是中国经济运行最突出的一个矛盾,如果经济有风险的话,这会是一个比较大的风险。
阙德福:大家不要过度解读外储下降
中国经过三十几年的积累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美元储备国。就像我们个体,赚的钱多了不可能都存在银行,这样财富就没有太大意义,总会有投资和消费的时候。
国家为了人民币更长远的目标着想,花一些小钱放弃一些短期利益,是值得、有意义的。
如果全球经济短期内没有太大变化,美元在加息影响下进一步走强,外储可能还会进一步下滑。不过,央行为了防范未来不确定的外部风险,外储应该会有一个底线。一旦触及到某一个红线,央行可能会动用一些非常规手段,去防止资本大规模外流和人民币恐慌性抛盘。
另外,人民币目前处于改革的关键阶段,又恰逢全球经济动荡时局,所以会使得改革进行起来更加困难。不过无论是人民币今年的贬值幅度也好(相比别的非美货币跌幅是小的),还是我们现行的在岸、离岸的双轨货币制度也好,央行手上的牌还有很多。只要未来国内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大家要对人民币有充分的信心。
3、外储下降跟资本外流关系大吗?
谭雅玲:资产外流并不是短期数据就能显示
说到资产外流,其实并不是短期的数据就能显示出来,资本的流向不是价格结果,可能会滞后三个月,甚至滞后半年才知晓的详细数据。
再从现在市场的现象看,大家用人民币换美元、或用人民币换外币资产,资金的主权和资产的归属并没有跑到国外去。只是企业、机构、个人在资产配置上,做了一些结构性的调整,这不能叫资本流出。
马光远:“资本外流比人民币贬值更可怕”
外储下降如果真的是央行总结的几个不痛不痒的原因,其实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事实上,央行在解释所有重要原因时,都回避了“资本外逃”这个最敏感最可能的因素。资本流出或者外逃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点。
当下最误国的言论莫过于,对于每一次出现的金融风险的苗头,我们总是轻描淡写地要么认为和中国没关系,要么认为中国可以独善其身,甚至要么套用“环球时报体”认为中国或成最大赢家。
记得年5月,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表示美国准备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时,我曾多次指出,美国退出量宽政策是一件大事,意味着全球流动性的转折点将到来:全球多年来货币放水,流动性泛滥,廉价货币的时代将宣告结束,弱势美元将暂时告别历史舞台,全球资本将从新兴市场流向美欧等发达经济体。这是一个过程漫长但又不可逆转的潮流。
李稻葵:资金流出对个人合理对国家不利
外储下降,售汇和境外投资为什么汹涌?主要是因为预期,大家预期人民币还会进一步贬值,且认为贬值的幅度很大,认为与其把资金放在人民币理财产品或国内房地产,还不如先出国避一避,换成美元,等人民币贬值结束后再兑换回来。
这种想法对于个人非常合理,不应该指责,但对于宏观经济而言是非常可怕的。因为我们的货币存量非常高,折算成美元接近22万亿,所以宏观经济很快会受影响。这一仗是输不起的。
4、这事行政该不该管?
李稻葵:相信行政对此会有干预,也应有干预
第一:多重形势下,人民银行应双管齐下,严格控制资金外流的速度,让外汇市场上想换美元的量有所减少。第二:向市场发出信号——人民币不会贬值。明确到一个特定的点,并要有决心死守山头。那么市场就会相信,加上外汇管制的措施,基本上也就能锁住了。
马光远:用坚决的手段予以制止,真正逆转预期
我们可以有很多理由解释外储减少的合理性,但必须清醒意识到,如果预期难以逆转,不管拥有多少外汇储备,很快就会耗尽。从年6月到年11月,不到2年半的时间,外储就减少了超过25%,按照这个速度,我们能扛多久?
从历史上看,不管一个国家有无外汇管制,一旦形成资本外逃的恐慌,没有国家可以扛得住这种风险。何况,在中国,资本流出的非正规途径实在太多,不是我们目前捉襟见肘的监管可以管得住的。中国需要做的,是必须在战略上重视“资本外逃”这个巨大的风险,未雨绸缪,用坚决的手段予以制止,并真正逆转预期。
决策部门必须明白:资本外逃远比人民币贬值对中国要危险得多,因为这会从根本上影响对中国经济的整体信心。
(文章来源:吴晓波频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