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是如何葬送欧洲一体化进程的
编者按:
是不是觉得“欧元葬送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这个“暴论”有点匪夷所思?
其实,如果大家搞清楚了欧元如今的地位和局面,就会恍然大悟,认同这个看起来很突兀的“暴论”。
首先,我们需要搞明白,一国的货币政策是用来服务经济发展的,是宏观经济的调节工具,而不能决定宏观经济的走向。可是在欧洲,那些加入欧元区的国家,在上交了本国的货币主权以后,只保留了一部分的财政政策自主权。这是确保欧元区核心大国对整个欧元经济圈的控制力,却不一定完全符合欧盟成员国的集体利益。
前面说到,欧洲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是极端精致利己主义。那些国家加入欧盟和欧元区是为了分享英法德等国的经济发展红利的。而英法德拉这些国家入盟也不是做慈善的,是为了更广阔的市场以及对欧洲事务绝对的控制权。
在没有危机的时候,矛盾和冲突被掩盖了起来;一旦爆发危机,大家可就有的吵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欧债危机爆发时候的希腊。
当年希腊政府为了满足入盟的条件,不惜与华尔街之狼——高盛集团签署协议,以做假账的方式瞒天过海,享受到加入欧盟和欧元区的各种好处。希腊也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美元攻击欧元的工具。
换句话来说,欧盟和欧元区的各成员国在入盟的那一刻起,就失去了利用本国货币和部分财政政策杠杆来帮助本国处理经济危机的能力。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之间的差距反而会越拉越大。
在经济扩张时期,这还不是事儿,但一旦遇到危机,就成为了各国头疼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欧洲的经济陷入滞胀状态以后,脱欧派强势崛起的原因——既然大家吃不了大锅饭了,那就赶紧分灶,各过各的。
如果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那就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统一调配欧洲各国的资源,甚至进行财政转移支付,消弭各地之间的发展差距。
问题是,刚刚完成初步联合的欧盟在可预见的时间段里,根本就不具备成立中央集权制政府的条件和能力。
那既然没有强而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去约束各加盟国的财政纪律,货币政策也经常严重滞后市场的变化趋势,面对危机或者经济增长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又无法调集全欧盟的资源去平衡各加盟国之间的发展差距,问题只能变得越来越严重。
这就给市场一个信号——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发展前景不明朗,资本对欧洲的投资就会变得异常谨慎,原本的长期投资行为很可能为了规避风险和套现保值而转换为短期的金融投机操作。
这才是欧元突然暴跌以及资金大量从欧洲的金融系统中逃离的主要原因。
这些年来,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越来越与美联储同步,欧洲经济的走势越来越与美国经济的走势共振。
这说明什么?说明欧洲经过多年的努力,其独立自主的能力不但没有变强,反而在科索沃战争、次贷危机、欧债危机乃至乌克兰危机直到俄乌爆发战争以后越来越弱。
由于内部的掣肘和官僚主义作风盛行,欧洲央行在历次危机中都慢半拍,被广为诟病。而为了保证英法德等欧盟核心成员国的利益,欧盟当初规定了成员国的政府债务不得超过其GDP总量的60%,政府预算赤字不得超过GDP总量的3%。
这就意味着欧盟和欧元区成员国因为不能通过大规模扩张信贷与政府预算赤字来刺激经济,引导基础设施和产业的转型升级,所以面临陷入长期通货紧缩的局面——欧洲同时陷入了经济低增长,债务水平却高膨胀的怪圈。
事实上,年以后,不论欧洲央行如何实施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甚至祭出了零利率的大杀器,欧洲经济一直处于通缩和进入通缩的状态,直到新冠疫情和俄乌战争爆发以后,各种因素叠加在一起造成了物价水平的飙升。
欧债危机之后,欧洲各国的债务问题其实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反而因为这几年的惨淡光景又出现了失控的征兆,只不过欧债前面还有美债这个超级大泡沫,就显得问题不是那么大了。
而欧洲央行之所以这么做,主要原因还是低利率、低通胀以及极力压低非欧盟和欧元区核心国家经济活力的政策符合英法德尤其是德国这个欧洲贸易强国、经济强国的利益。
欧洲央行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德国的经济利益,这种利益却是通过牺牲其它加盟国的长远经济利益获得的。这也是为什么当初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西班牙这“欧猪五国”一方面极度需要欧洲央行注入的资金和一揽子援助计划一方面又痛恨以德国为代表的核心成员国精致利己主义的作风。
在危机时刻,欧洲央行的权力一度超过了某些成员国的民选领导人手中掌握的权力,一度越过的国家主权的边界,以债权人的身份“指导”那些信用破产的国家的财政和其它经济政策。这当然引起了当地的反感和激烈反弹。
经济危机眼看就要引起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相关利益攸关方都要成为输家,欧洲央行却依然我行我素,完全不顾那些深陷泥潭的边缘国家的呼声——简单来说,欧元被绑架了!欧元和欧元区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德国的经济殖民工具和殖民地。
然而,绑架者不止德国一个国家。另一个更为强大的绑匪来自大西洋彼岸的美国。
本来,以高盛集团为代表的华尔街之狼想通过希腊主权债务违约制造一场不亚于当年亚洲金融风暴级别的欧洲金融风暴,并借此做空欧元,彻底打垮美元的最大竞争者。美国也想从战略的高度,通过制造希腊与欧盟和欧元区成员国之间的矛盾挑拨离间,鼓动那些边缘国家退出去,达到裂解欧盟、瓦解欧元区的目的。
美国政府及其资本家的阴谋差一点就要成功了。幸亏当时德国的总理是默克尔。她利用自己的政治威望乃至政治前途做担保,力排众议把希腊保留在了欧盟和欧元区之内,防止了极有可能出现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但是,危机暂时解除了,影响整个欧洲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依然存在,甚至还在不断恶化。
这就造成了欧洲正在日本化,日本“失去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或许正在欧洲上演。
日本经济停滞了这么多年,社会总体上还没有出现剧烈动荡、社会治安没有全面恶化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日本是一个由单一民族组成的国家,不会出现严重的民族矛盾和种族冲突。
而还没有完成一体化进程的欧洲,内部的问题错综复杂,极易成为他国挑动内耗的导火索。
这些天来,我们看到欧洲国家的政治危机开始发酵,欧洲国家的领导人纷纷陷入了丑闻或执政危机。这并非偶然,欧洲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内部因素是新冠疫情和俄乌战争的爆发激化了内部的矛盾,加速了欧洲的衰退,而外部因素自然离不开美国的“运筹帷幄”。
意大利前总理马里奥·德拉吉因执政联盟的反水而被迫辞职解散政府,准备重新举行大选,特别提到的一点是,正是这位前欧洲央行行长在十年以前保卫了欧元,捍卫了欧盟和欧元区的完整性;
法国总统马克龙被媒体爆料其在担任经济部长期间与美企达成秘密交易帮助其打压本土竞争者开拓市场,被反对党抓住把柄发起不信任投票,意图罢免马克龙;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所在的政党在一次聚会当中曝出了女性被下迷奸药的丑闻,政治前景堪忧。
还有前篇提到的已经脱欧的英国前首相鲍里斯·约翰逊,他也最终因为其所在保守党的副党鞭爆出性丑闻而被迫辞职下台。
欧洲大国的领导人接二连三地出事,到底有没有什么内幕,没有证据的推测我们无法证伪,但其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在保卫欧洲的关键时刻,欧洲政治却陷入了危机当中,内部的纷乱很容易恶化成大规模的动荡。这样的欧洲是俄罗斯乃至美国所乐见的。
陷入纷乱的欧洲,再怎么闹其实都无关紧要,因为决定欧洲未来走向的还是美国和俄罗斯。
讽刺的是,当初欧洲领导人共同设想的联合起来,摆脱美苏的控制和威胁,成长为世界新权利中心的愿景经过这些年欧洲短视政客的不断折腾之后反而渐行渐远,最后只能变成空中楼阁。
前面说到欧元在内部几乎被德国所绑架,在外部既受到美元的围剿,又在掌握决策权的政治权利斗争上被美国完全拿捏。
虽然和美国人同属白色人种,但是欧洲其实和日韩的地位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其准殖民地。欧洲的事务看起来可以由民选出来的各国领导人共同决定,实际有北约等政策工具的存在,欧洲政治、经济、舆论等领域的走向受到美国的深刻影响。
今天的欧盟,其经济总量已经被中国超越;其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高度依赖俄罗斯;其掌握生死的国防居然还是依靠美军的“保护”,说是最脆弱的列强也毫不为过。
可以说,欧洲与美国高度雷同的经济结构,陷入了同质化竞争的不利趋势当中。美国好歹是一个国家,而且拥有全球霸权,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及丰富的政策工具与博弈筹码都是欧洲无法比拟的。欧洲吃了那么多年的工业化与殖民霸权红利,家底还在,但已经大不如从前,经济造血功能严重衰退,面对美国越来越无法强势起来。
过去,欧洲国家所拥有的高科技壁垒以及西方霸权红利苦苦支撑着欧元的币值没有出现大幅度贬值。可现在支撑欧洲制造业的基础也出现了动摇——拥有强大竞争力工业品的背后,离不开廉价、稳定的原材料供应。
恰恰这次的俄乌战争暴露了欧洲在这方面的脆弱性,支撑欧元的价值支柱就这样在世人面前倒塌了。
其实,欧洲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本性问题在于欧洲各国极度衰退的生产力支撑不起欧元的实质性价值,欧元在欧洲金融与制造业之间形成了巨大的价值泡沫,是泡沫就有被戳破的一天。
而现在,全球资金都在避险,欧洲因为乱象丛生正在被资本抛弃,自然也就成为被拿来献祭资本大鳄的牺牲品。
综上所述,一个经济差距不断拉大,经济发展前景不明朗,新的债务危机和金融风暴若隐若现,政治撕裂和种族对立程度愈演愈烈的欧洲,实在是有太多的漏洞吸引国际资本大鳄阻击欧元、做空欧洲。
那么,欧洲会不会在美国之前倒下?很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