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摩拳擦掌,拼命补自己的短板
过去对于中美关系描述流传甚广的观点——中美属于夫妻关系,这个观点如果仔细琢磨其实很有意思。现在让我扳起手指给大家捋一捋其中的味道。
1夫妻、路人与仇人
中美一个属于最强大的发达国家,一个属于最强大的发展中国家,各自都有自己的长板与短板。
中国的长板是生产能力冠绝天下,但内需消费不振却是一个困扰我们多年的老大难问题;而美国呢?长板是内需消费能力全球第一,短板却是国内生产能力较差,为了重振制造业几届美国总统想了无数办法,效果却几乎为零。
你看看,中美之间各自的长板都是对方的短板,这种经济结构的互补性简直就是天作之合。
这就是中美夫妻论的核心内涵。
过去中美关系良好的时候,全球经济就是风调雨顺,岁月静好。但是年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特朗普上台之后对中国发起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摆出一副要与中国硬脱钩的姿态。
如果我们还是以夫妻论来比喻,年之后的美国就变成一个渣男,好好的日子不过,一门心思要离婚,要在外面找情人养小三——通过贸易战企图强行转移产业链本质就是如此。
现在的中美关系已经从夫妻变成路人,再从路人慢慢有变成仇人的趋势。
中美要离婚分家过日子,那么对方的长板就无法拿来弥补自己的短板,这种缺陷在新冠疫情冲击下都暴露无遗——
中国在疫情冲击下,内需愈发疲软,今年十月,外出旅游人数只有年的6成,消费则更是只有4成,疲软的内需让中国经济在今年前三季度举步维艰。
而美国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在疫情冲击下,美国劳动参与率一路下跌,拖累国内生产能力(含服务业)更加羸弱,产能不济让美国通胀指数节节攀升,创下近40年新高。
为了让自己的日子过下去,也为了在来竞争中压倒对手,所以现在的中美摩拳擦掌,开始拼命补自己的短板。
但是几十年的老大难的问题,要解决谈何容易!
2提振内需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我们先来说说中国的补短板——也就是提振内需的问题。
对于内需不振国内也有很多研究,随便打开一份国内专家的报告,归结的原因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那几条——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大、政府税收在国民经济中占比较高、社会保障不给力等等。
那么,这些是不是导致国内内需不振的原因?
是也不是。
是的理由很简单,如果能解决上述问题,绝对可以极大地提振国内的消费。
不是的理由就是有反证——美国同样存在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大、政府税收在国民经济中占比较高、社会保障不给力等等毛病,甚至比起中国还严重,那为啥美国国内消费十分给力,全球第一?
我们一条一条给大家捋一捋。
首先是分配不均、贫富分化的问题。
衡量上述问题有一个指标叫做基尼系数,基尼系数(Giniindex、GiniCoefficient)是指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这是年由美国经济学家阿尔伯特·赫希曼根据洛伦兹曲线所定义的一个指标。
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基尼系数越接近0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小于0.2时,居民收入过于平均,0.2-0.3之间时较为平均,0.3-0.4之间时比较合理,0.4-0.5时差距过大,大于0.5时差距悬殊。
现在中国的基尼系数大致是0.45左右,而美国呢?据美国彭博社和《财富》杂志网站9月13日报道,美国人口普查局13日公布的报告显示,年,美国基尼系数创新高达到0.。这个数据明显高于中国。
然后是宏观税负,中国宏观税负是15.1%,美国是31.7%,美国还是是中国的两倍。
最后就是社会保障问题。
社会保障主要就是教育、医疗、养老。
首先是教育层面,中美公立教育在大学之前都是免费(中国目前高中阶段还要缴纳少许学费),这个差别不大。但是美国公立教育质量太差,最好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在私立学校,私立学校则价格不菲。
特别是美国大学,不仅学费高而且住宿费也很高,全美大学生居然有高达90%的比例需要助学贷款才能完成学业,而且这个助学贷款利率还是市场化的,对于大学生是非常沉重的负担,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是四十几岁才还完助学贷款。
而中国恰恰相反,最好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公立学校。中国大学不管是学费还是住宿费基本都是白菜价,贫困地区学生还能拿到零利率的绿色贷款与生活补助,可以轻松完成学业。
所以,从教育的层面,让一个孩子完成大学学业,中国家庭的负担远比美国家庭更轻。
然后就是医疗。
美国医疗保障大概是全世界发达国家中最差的之一。
年美国人均收入是3.28万美元,而中国人均收入3.5万元人民币,考虑到汇率原因,我们姑且算美国人均收入是中国的7倍。
但是美国人均医疗支出是中国的43倍,医保开支是美国家庭沉重的负担,一般要占到家庭收入15%以上,而中国城市职工即使缴纳职工医保,一年也就多元,在职工收入中占比在10%以下,如果是缴纳居民医保,每年才几百元,在收入中占比是非常小的。
但是美国人均预期寿命却低于中国。美国医疗保障之低效可见一斑。
最后就是养老金制度。
美国是实施延迟退休制度,大致要在66—67岁之后才能拿到养老金,考虑到美国预期健康寿命还不如中国,这个领取养老金的时间就要比中国延迟6—7年。
另外美国养老金有一套复杂的计算公式,养老金金额大致就是过去35年平均收入打4折左右,这个打折比例也比中国略低。
当然中国养老金体系没有覆盖庞大的农民群体,美国农民虽然也没有养老金,但是美国农民人均拥有土地高达亩,养老金啥的就是毛毛雨了。
以上这么七七八八梳理一下,美国的社会保障其实也不比中国强多少,那么为何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可能有人说,因为美国人收入比较高,这当然是原因之一,但不是决定性原因。
决定性原因还是出在储蓄率上。
储蓄率是个啥指标?
储蓄率=居民储蓄金额/居民可支配收入。简单的说,居民如果收入是元,如果消费90元,剩余的10元放在银行储蓄,那么居民储蓄率就是10%。这个储蓄率指标是很能看出一个经济体居民的消费水平的。
列举一组最具有代表性G7国家居民储蓄率的数据,因为数据不大好找,所以数据指标时间节点不大一样,大家凑合着看。
1、美国:4.4%(年4月份数据)2、英国:3.5%(年8月份数据)3、德国:23.2%(年5月)4、日本:34.2%(年2月)
5、加拿大:6.2%(年6月数据)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英国在疫情之前居民储蓄率是9%,因为在发达国家中英国受疫情冲击最为严重,英国央行也不可能效仿美联储这样财大气粗发钱,所以英国居民储蓄率下降很快,目前跌到3.5%。
加拿大也是如此,在疫情之前,加拿大居民储蓄率是12.3%,受疫情冲击到年2季度跌到6.2%。
而美国在疫情之前居民储蓄率就是4.5%,年在美联储印钞发钱的背景下一度冲到12.3%,现在又回落到4.4%,我觉得4.5%左右是比较真实的反应了美国居民储蓄率的情况。
从上述数据来看,在发达国家中,美国居民储蓄率是最低的。
那么中国居民储蓄率是多少呢?
45%!是美国整整10倍!
这就是中美最大的本质区别,中国人是收入元,45元放在银行存起来,55元拿出来消费,而美国人呢?收入元,95.5元都拿出来消费,只有4.5元放在银行。
最低的储蓄率就是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的根本原因。
现在问题来了,为啥美国人敢于将绝大部分收入都用于消费,而基本不考虑储蓄?
2消费的秘密
两个原因。
第一个是全球头号强国给国民带来的强大自信心。
年一战结束之后,美国就超越英国成为全球头号强国,当时的美国不但GDP全球第一,工业产值全球第一,还是全球最大的债权国,几乎所有一战交战国都对美国欠下巨额债务。
最为重要的是,美元开始替代英镑的霸主地位。
从年—年,美国登顶全球头号强国已经超过年。当了年的老大,同样也是年以来全球最为富裕的国家,其国民对国家与未来的自信心是非常强大,也是其它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
二战之后,美国大致爆发过7—8次经济危机,但是因为美国底子厚,加上美联储强大的印钞机和各种外部环境机遇,每次经济危机对美国造成的伤害并不大。
数据统计显示,美国每次经济危机平均持续时间也就10个月而已。
年时间大概就是四代人,美国人从曾祖父那一代开始不但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安全威胁,也没经历过较长时间的经济危机的冲击,所以美国人的自信是无以伦比的,对国家的未来具有强烈的信心,所以才敢于消费,敢于及时行乐。
我觉得中国人要具有美国人这样的信心可能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至少也要具备两个条件。
其一,中国GDP超越美国并且持续保持领先优势;
其二,实现两岸统一。
这两条缺一不可。
第二,美国服务业非常发达,中国与之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个服务业特指的是针对高端人群的服务产业,包括教育、医疗、旅游、购物、金融、保险等等。
我国进出口贸易看起来是年年顺差,那是我们制造业优势太大,实际上我国服务贸易年年都是巨额逆差,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亿美元,这还是因为疫情富裕人群出不去,在疫情之前,我国服务贸易每年逆差都是上千亿美元,光是对美服务贸易逆差每年都有大几百亿美元。
不仅如此,每年我国出境消费还高达1万亿美元。如果这些消费相当一部分能留在国内,对于国内消费市场将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年中国消费在GDP占比35%,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发达国家一般占比是70%—80%),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年之后,情况有所改变,到年,中国消费GDP占比接近60%。
看上去还不错是不是?
实际上中国消费占比的提升主要还是靠房地产。
年之后,中国房地产狂飙猛进,引发全民购房热潮,房地产成为中国老百姓最敢于消费也勇于消费的商品。通过房地产这个渠道,中国居民的财富流淌到房地产上下游上百个行业,造就了消费市场的繁荣。
但是房地产市场的畸形繁荣也产生一系列问题,包括房价的泡沫放大,居民负债率迅速提升等等——这种现象不治理,严重压抑内需消费,而且一旦房价泡沫破灭,整个国家经济将受到重创。
所以,国家开始出手遏制房地产的发展,年国家连续出台重磅政策——三道红线、银行地产贷款额度控制、房产税试点。
这些重磅政策遏制了房地产疯狂的势头,民众对房价永远涨的预期逆转,房地产行业陷入低谷。
现在回头来看,国家也不是要将房地产一棒子打死。房地产还是要软着陆,房地产拉动居民消费这个渠道对于当下的中国经济还是不可替代的。
现在中国差不多有多亿平米的城市住房,房子总会有折旧,如果每年折旧率是2%,那么每年就有10亿平米左右的新增住房需求,房产商每年就要造10亿平米的房子来迭代,这10亿平米的住房消费就能保障房地产上下游多个行业营收基本面,这就是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房地产能够软着陆的基本依据。
当然,要提振内需,归根结底还是要深化改革,特别是分配制度的改革,缩小贫富差异,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数量,将供给侧改革拓展到服务业,才能一点一点提高消费在GDP占比,补上中国经济的这块短板。
上述问题国家也是有非常详细的规划的,本次20大报告里就有多处类似表述。
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我们要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这些都是改革中的硬骨头,任重而道远。不过,从长远趋势来看,我还是有信心的。
3提重振制造业
下面我们再看看美国。
美国最大的短板就是生产能力,过去这个生产能力的短板主要体现在第二产业也就是制造业。但是这一轮新冠疫情冲击下,美国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生产能力也开始出了问题。
年9月,美国通胀指数为8.2,表面上看比8月下跌了0.1%,但是核心通胀指数却不跌反升,同比上涨6.6%,创出历史新高。美国核心通胀指数是剔除了能源价格,目前主要是食品与服务业价格上涨很快。
为啥在美联储激进的加息背景下,美国核心通胀指数还在上升?
这主要是受疫情冲击,美国目前累计感染新冠人数超过万(接近人口总数的30%),有长期新冠症状的人数超过万。两者叠加,导致美国劳动参与率下降。
(来源:中泰证券研究所)
即使美国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但是也需要大量人力去从事采摘、整理、农产品初加工等工作,这些工作都是由外籍非法移民来做,而这些非法移民恰恰就是感染新冠的重点人群。
同样美国服务业从业人群也是感染新冠的重灾区,在新冠的冲击下,美国服务业、农业从业人数下降,导致这两个行业劳动力成本节节上升,带动食品与服务业价格同步上升,这就是美国核心通胀指标下不来的原因。
对于新冠的冲击,拜登政府是无力解决的。现在拜登政府的工作重点就是重振制造业,希望能补上制造业产能缺失的短板。
为了重振制造业,拜登政府打了一套组合拳:
其一,顶着通胀高烧不退的压力,硬是不取消特朗普加征的中国商品关税,这是为重振制造业建立一个关税壁垒。
其二,拱火促成俄乌战争,让欧洲特别是德国去工业化,然后吸收德国外流的制造业产能;
其三,10月7日美国政府发布《国家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提出7大远景,3大目标,对美国制造业前景画出一个巨大的饼;
其四,对于中国高端芯片出口、计算机软件进行全面管制,同时禁止美国人在中国相关企业工作,这就是有意给中国高端制造业创造一个巨大的政治性安全隐患,阻止欧洲、日韩产业资本投资中国。
客观评价,拜登政府这一套组合拳还是很有成效的。目前欧洲外流的产业资本除了部分流到中国,美国也吃下很大一块。
(来源:央视新闻)
目前仅俄克拉荷马州就吸引了60多家德国企业前往投资扩展业务,其中包括汉莎航空、西门子、阿尔迪超市和血透析公司费森尤斯。钢铁巨头安赛乐米塔尔,荷兰氨水制造商OCINV,则有意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扩张。
最近在中国加大投资的明星,如大众、奔驰、巴斯夫等,则在中国与美国两头下注。
在中国砸下数百亿人民币的德国汽车几个巨头——大众汽车今年6月在其位于美国田纳西州启动了一个价值万美元的电池实验室。到年,将在北美总共投资71亿美元。而梅赛德斯-奔驰3月在阿拉巴马州开设了新的电池工厂。宝马宣布10月将在该集团最大的工厂-南卡罗来纳州的电动汽车,进行新一轮投资。
而最近启动湛江亿欧元投资决定的巴斯夫,将在年至年期间,将其全球亿欧元投资额的15%左右,投资于北美。
美国制造业看起来好像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对于美国制造业前景我是不大看好的。这里讲几个案例。
第一个就是曹德旺与福耀玻璃赴美办厂的案例。
纪录片《美国工厂》剧照
年曹德旺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谈到为什么要赴美投资办厂,曹德旺板起手指一笔一笔算经济账。
(1)美国招商引资力度比中国强,我在俄亥俄州的工厂,18万平方米厂房,花费0万美元,美国政府补贴超过0万美元。
(2)能源非常便宜,当时()价格,天然气一立方9美分(中国的五分之一),电价4.5美分/度,折合人民币不到3毛。油价包含进运输成本了,也是中国的一半。
(3)人工贵!其中白领相对便宜,比如中国给1万,美国给3万。贵的是蓝领工人阶级,是中国的8倍!
(4)在中国做一片玻璃,人工大约2美元,美国大约8美元!运到美国,运费5.5美元(后暴涨),关税1.8美元。
(5)其它材料都比中国便宜。
(6)税收都比中国低,在中国老板挣万要交58万税,只留42万;在美国只交40万税,留60万。
从上述谈话中可以看出,曹德旺做出赴美投资建厂的决策主要还是利益驱动,冲着美国办厂除了人工之外各方面成本都比中国低得多去的。当然,企业家基于利益驱动做出决策也无可厚非。
但是4年后也就是年曹德旺再次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话风却来了一个度大转弯。
(来源:新浪网)
在采访中,曹德旺表示,要成为世界(玻璃领域)的老大,就必须把工厂开在美国。至于能否赚钱的问题,曹德旺则闭口不谈,与年的态度迥然不同。
请记住一个真理,一个企业家前期谈钱谈利益的时候,那一定是他真实的想法,而后期开始谈情怀谈目标的时候,那多半是利益收益严重不及预期。
那么这几年福耀玻璃在美国的工厂经历了什么?
按照曹德旺自己的说法就是不停与各种势力做斗争,外部有工会组织、环保组织等等,内部有劳资纠纷,工人效率太差——
说起来难以相信,拿着比中国工人8倍薪水的美国工人即使经过多方培训,其劳动效率也只有中国工人的70%。
外部的工会组织也很麻烦。UAW—汽车产业工人联合会,是福耀集团的对手,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则被称为“世界上最具战斗力的工会”,一定程度上间接造成底特律的破产,可谓威力无边,比黑社会还厉害。
为了搞定这个工会组织制造的麻烦,福耀集团不但花费了巨大的代价,在最后情况下甚至做出极端的表态——UAW如果要强行进入福耀,那么福耀将关闭在美国的工厂,10亿美元的投资不要了!
简单的总结一下,在美国投资制造业,工人成本不但奇高,而且素质很差。外部还有各种势力找麻烦,导致企业经营隐形成本很高。
福耀最后能在美国生存下来,主要原因还是美国有汽车制造产能,福耀主要给汽车做配套玻璃,需要距离整车厂更近,产品有技术优势不愁销路等等。但是,在美国投资办厂想获得比较理想的利润是很难的。
福耀还算是幸运的,至少在美国工厂还活下来,富士康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年,特朗普亲自招商引资,郭台铭宣布将在威斯康星州的投资亿美元,建设北美第一个10.5代LCD液晶面板工厂,该工厂将给当地创造1个就业岗位,被特朗普吹嘘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但是这个工厂建成之后却一直没法落地,先是取消了生产10.5代的面板计划,决定改建六代面板厂。不久这个更改的计划也搁浅了。
随后的几年里,先后有消息说它将生产呼吸机、谷歌服务器、咖啡机器人、电动车以及“AI8K+5G的生态系统”,但这些项目最终都没能落地。
根据美国媒体跟踪报道可看出,如今这个地方实质上成为了一个不定期完成少量生产的存储仓库。
为什么富士康在美国投资失败?
分析原因有几个。
一个是政治因素。最初美国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时候,往往许诺优厚的条件,富士康进入威斯康星州时是共和党的沃克执政,承诺未来给富士康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高达28.5亿美元。
但是年,沃克连任失败,民主党州长托尼·埃弗斯上台,富士康也成为了上一届留下的“政治包袱”,于是富士康的补贴与优惠大幅度缩水为万美元。
一个还是美国制造业基础太差。
在美国投资办厂不但难以找到合格的产业工人、工程师,而且人工成本很高,最后即使勉强生产出产品也很难与物美价廉的进口商品竞争。
同样在美国办厂举步维艰的就是台积电。
年,在美国政府压力下,台积电宣布投资亿美元在美国亚利桑纳州凤凰城投资建设生产5nm芯片的工厂。
(来源:界面新闻)
其实从年开始台积电就多次派人到亚利桑纳州考察投资办厂事宜,但是却否定了这个意向。
年10月底,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在一个公开场合回应,“短期内不会在美国设厂”,现阶段也不考虑在美国并购任何厂商。
台积电之所以在年否定在美建厂,主要原因还是在美做制造业成本太高。
年4月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以嘉宾身份在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发表谈话表示,美国芯片制造业的扩张并没有足够的人才支持,在美国芯片制造的成本也令人望而却步。而且台积电赴美建厂也是在美国政府敦促下决定的。
台积电此前在美国奥勒冈州工厂的25年制造经验可为明证,该厂虽能获利,但几乎放弃扩建。他说:“在比较成本上,我们当时太天真,但实际在美国制造芯片的成本比台湾贵50%。”他补充说明,台积电多次为奥勒冈州工厂安排美国和外籍人员,但都没能降低多少成本。
张忠谋强调,台积电在美国工厂即使生产出芯片,因为成本太高,未来难以在国际市场上竞争。
5谁能笑到最后?
福耀、富士康、台积电都是实实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后,落地就出现各种问题,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美国搞制造业不但成本太高,还有各种隐形约束。
东亚的企业能够做大做强,不但在管理上很有一套,而且也能克服各种困难。东亚企业赴美办厂都这么难,我不相信现在做出赴美投资的德资企业未来会比东亚企业干得更好。
现在可以总结一下美国做制造业的制约条件:
1、缺乏合格的产业工人与工程师,而且人力成本很高。
2、要面对工会、环保组织的各种勒索。
3、工业物流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美国确实有发达的航空业,但是这玩意解决不了工业物流,以前美国靠着海运与密西西比河流运输,但是现在密西西河流干枯停运,海运港口时不时堵塞,最要命的就是美国没有铁路,国内物流只能靠公路运输,公路运输不但成本远远高于铁路,而且美国公路运输业时不时小范围瘫痪。
所有这些问题归结起来都属于美国内部治理深层次的结构性顽疾,中国消费不振也属于类似的结构性顽疾,但是中国政府至少还在千方百计进行治理,通过时间的累计终究会解决大部分问题,但现在的美国政府完全无力也没有意愿解决自己内部治理的问题。
所以中美补短板完全就是不同的模式,中国是苦练内功,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来解决内部深层次的结构性顽疾,而美国呢?则张牙舞爪对外部发力,对于内部问题一概不管。
大国竞争核心在于内部治理,对于美国内部的问题,包括族群分裂、党派对立、产能疲软等等问题,拜登政府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最后干脆就装着看不见,把发力方向选择对外。
而我们虽然也很难,但是我们一直在内部发力,在着手一步步解决。爬山最难的就是快要登顶的前夕,这个时候就是拼意志、拼勇气,拼谁能熬到最后,谁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所以同样是拼命补短板,大家都很难,我还是更看好中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539.html